塑料抗氧剂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2
塑料抗氧剂检测涉及评估材料在热氧化环境下的稳定性,确保产品耐久性和安全性。检测要点包括抗氧化性能参数测定、热老化分析及化学成分定量,覆盖熔体流动、氧化诱导时间等关键指标。所有测试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材料质量控制。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氧化诱导时间测定:评估塑料在高温氧气中的抗氧化能力。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测试温度范围150~300°C、时间精度±0.1分钟、氧气流量50ml/min。
抗氧化剂含量分析:定量塑料中抗氧化剂成分。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检出限0.01ppm、回收率95%~105%、相对标准偏差≤5%。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测量塑料熔体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动性。具体检测参数包括负荷2.16kg、温度190°C、时间间隔10秒、结果单位g/10min。
热重分析:监测塑料在加热过程中的重量变化。具体检测参数包括升温速率10°C/min、温度范围25~800°C、重量损失精度±0.1mg。
红外光谱分析:识别抗氧化剂分子结构特征。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波长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扫描次数32次。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和鉴定抗氧化剂挥发性成分。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柱温40~300°C、检测限0.1μg/g、质荷比范围50~600m/z。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非挥发性抗氧化剂组分。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保留时间精度±0.05min。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抗氧化剂吸收特性。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波长范围200~800nm、吸光度精度±0.001、光程长度10mm。
老化试验:模拟长期热氧化环境评估材料耐久性。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温度70°C、湿度50%RH、暴露时间1000小时、性能变化率测量。
力学性能测试:检测抗氧化处理后的材料强度。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拉伸强度范围0~100MPa、伸长率精度±1%、冲击能量5J。
颜色稳定性评估:量化塑料在氧化条件下的变色程度。具体检测参数包括色差ΔE≤1.0、光照强度1.0W/m²、测试周期72小时。
氧化诱导期测定:确定抗氧化剂失效临界点。具体检测参数包括起始氧化温度测量、时间-温度曲线分析、拐点识别精度±0.5°C。
检测范围
聚乙烯材料:包括高密度和低密度类型,用于包装薄膜和容器。
聚丙烯制品:涉及汽车部件和家用器具,要求高耐热性。
聚氯乙烯产品:涵盖管材和电缆护套,需抗氧化保护。
聚苯乙烯应用:用于食品包装和电子外壳,关注稳定性。
ABS塑料:在电子设备和玩具中,确保力学性能保持。
聚碳酸酯组件:包括光学镜片和医疗器械,需抗老化。
尼龙材料:涉及纺织纤维和工程零件,要求耐久性。
PET塑料:用于饮料瓶和薄膜,需抗氧化处理。
塑料薄膜:覆盖农业和工业用途,评估耐候性。
塑料管道系统:在建筑和供水领域,测试长期稳定性。
汽车部件:包括内饰和外饰件,需热氧化防护。
包装材料:涉及食品和医药包装,确保安全合规。
检测标准
ASTM D3895:塑料氧化诱导时间标准试验方法。
ISO 11357-6: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氧化诱导时间。
GB/T 19466.6: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第6部分氧化诱导时间。
ASTM E2009:动态热机械分析测定氧化诱导时间。
ISO 188:硫化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
GB/T 7141: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标准。
ASTM D1238:熔体流动速率测试标准。
ISO 1133: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定。
GB/T 3682: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试验方法。
ISO 1183:塑料密度测定方法。
GB/T 1033: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检测仪器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材料热流变化,用于检测氧化诱导时间和热稳定性,具体功能包括温度控制精度±0.1°C、热流灵敏度0.1μW。
热重分析仪:监测重量损失过程,评估抗氧化剂热分解特性,具体功能包括微天平精度0.1μg、程序升温速率1~100°C/min。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抗氧化剂,具体功能包括毛细管柱分离效率、质谱检测限0.01ppm。
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非挥发性抗氧化剂组分,具体功能包括紫外检测器波长范围190~900nm、流速控制精度±0.01ml/mi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抗氧化剂吸收光谱,具体功能包括双光束设计、波长准确度±0.2nm。
红外光谱仪:识别抗氧化剂分子结构,具体功能包括傅里叶变换技术、光谱分辨率4cm⁻¹。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