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乳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02
发酵乳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需依据国家标准对微生物指标、理化参数及添加剂进行科学分析。核心检测项目包括乳酸菌总数、致病菌筛查、蛋白质含量及酸度测定等。通过规范化的实验室方法与精密仪器结合,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合规性,为生产监管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微生物指标
乳酸菌总数测定需符合GB 4789.35要求,确保活菌数≥1×10⁶ CFU/g。致病菌检测涵盖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性分析。霉菌与酵母菌总数限定值≤30 CFU/g。
理化指标
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最低限值≥2.3g/100g。酸度检测通过pH计与滴定法双重验证(GB 5413.34),正常范围70-140°T。脂肪含量需满足标示值±20%误差范围(GB 5009.6)。
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定量分析执行GB 5009.28标准。甜味剂(阿斯巴甜、安赛蜜)采用HPLC法测定(GB 5009.263)。稳定剂(果胶、明胶)需进行特征成分鉴定。
污染物指标
重金属残留包含铅(≤0.05mg/kg)、砷(≤0.1mg/kg)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黄曲霉毒素M₁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法(GB 5009.24)。抗生素残留检测覆盖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等8大类。
检测范围
产品类型
涵盖全脂/低脂/脱脂发酵乳、凝固型/搅拌型产品及风味发酵乳制品。特殊品类包括益生菌强化型、低乳糖型及功能性添加产品。
生产环节
原料乳验收阶段进行抗生素快速筛查与理化初检。发酵过程监控活菌增殖曲线与pH变化趋势。终产品实施全项型式检验与出厂批检。
包装形式
适用于塑杯装、屋顶包、玻璃瓶装等不同包装形态的样品采集与检验。特别关注复合膜包装的迁移物检测(GB 31604.1)。
检测方法
微生物学方法
乳酸菌计数采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72小时(GB 4789.35)。大肠菌群按MPN法进行三步确证(GB 4789.3-2016)。阪崎肠杆菌检测执行ISO/TS 22964标准。
理化分析方法
酸度滴定使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GB 5413.34)。灰分测定按550℃马弗炉灼烧法(GB 5009.4)。乳糖含量采用酶电极法快速测定。
仪器分析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用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实现微量元素精准定量。实时荧光PCR技术用于特定益生菌株鉴定。
检测仪器
微生物检测设备
全自动菌落计数仪(误差≤5%)、PCR扩增仪(控温精度±0.2℃)、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厌氧培养系统维持O₂浓度<1%。
理化分析仪器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消化温度420℃)、旋转式脂肪测定仪(萃取溶剂石油醚)、精密pH计(分辨率0.001)。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1100nm。
精密分析设备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MS/MS)检出限达0.01μg/kg。原子吸收光谱仪配备石墨炉与火焰两种原子化器。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柱温控制±0.5℃。
辅助设备系统
超纯水系统电阻率18.2MΩ·cm、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校准周期≤6个月。低温离心机最大转速15000rpm。样品前处理工作站实现全程惰性气体保护。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