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毛巾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09
抗菌毛巾检测是验证产品抑菌性能与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专业检测涵盖抗菌率测定、耐久性验证及化学残留分析等核心指标,需依据GB/T20944.3-2008等标准规范操作。重点考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菌种的抑制效果,同时通过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设备确保数据准确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菌毛巾的核心检测项目包含三大类共12项具体指标:
抗菌性能测试: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ATCC 25922)、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的抗菌率测定;抑菌圈直径测量;长效抗菌效果验证(50次洗涤后保持率)
安全性评估:甲醛含量测定(GB/T 2912.1);pH值测试(GB/T 7573);重金属迁移量分析(铅、镉、汞);有机锡化合物残留检测
物理性能验证:纤维成分鉴定;抗菌剂分布均匀度扫描;表面形貌电镜观察;热稳定性测试(TG-DSC联用)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体系覆盖6大类产品及3种应用场景:
材质分类:
棉质基材(平纹/缎纹/提花)
竹纤维混纺制品
超细纤维复合材料
处理工艺:
纳米银离子浸渍型
季铵盐化合物接枝型
天然植物提取物涂层型
应用场景:
家用日常护理产品
医用级消毒纺织品
酒店业专用清洁耗材
检测方法
依据ISO 20743:2021及GB/T 20944系列标准实施规范化操作:
振荡法(Shake Flask Method):将试样浸入含菌悬液后恒温振荡18±1小时,通过平板计数法计算抗菌率
琼脂扩散法(Agar Diffusion Test):测量抑菌环直径判定抗菌剂扩散效率,要求边缘清晰度≥0.5mm
洗涤耐久性实验:使用GB/T 8629规定的4N标准洗涤程序模拟产品生命周期
化学分析前处理:微波消解仪处理样品后采用ICP-MS进行重金属痕量分析
表面表征技术:SEM-EDS联用系统观测抗菌剂分布状态及元素组成
检测仪器
必需配置8类专业设备完成全项检测:
微生物实验系统:
二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
恒温恒湿培养箱(精度±0.5℃)
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分辨率0.1mm²)
理化分析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900nm)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联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材料表征仪器: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配EDS探测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ATR附件)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