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检测
发布时间:2025-03-21
滇红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需通过系统性质量检测以确保品质安全。本文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梳理核心检测项目包括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理化指标及感官审评要点。重点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规程与判定标准。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滇红茶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三大类28项必检指标: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7.0%)、水浸出物(≥32%)、茶多酚(≥9%)、咖啡碱(2.0-4.0%)
安全指标:有机磷类农药(敌敌畏≤0.1mg/kg)、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20mg/kg)、铅(≤5.0mg/kg)、砷(≤2.0mg/kg)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40MPN/100g)、霉菌酵母菌(≤50CFU/g)
感官品质:外形条索紧结度、色泽乌润度、汤色红亮度、香气甜醇度、滋味鲜爽度五项审评要素
检测范围
类别 | 具体对象 | 取样标准 |
---|---|---|
原料茶 | 特级/一级毛茶、萎凋叶、发酵叶 | GB/T 8302-2013取样法 |
成品茶 | 散装滇红/小罐茶/袋泡茶 | GB/T 23776-2018抽样规程 |
包装材料 | 铝箔袋/陶瓷罐/竹木容器 | GB 4806.8-2022迁移物测试 |
检测方法
农残检测:依据GB 23200.113-201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MS),样品经乙腈提取后通过QuEChERS净化处理
重金属测定:按GB 5009.12-2017执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微波消解仪处理样品后测定铅镉含量
微生物检验
菌落总数:GB 4789.2-2022平板计数法
大肠菌群:GB 4789.3-2016 MPN法
感官审评:参照GB/T 23776-2018设置150mL审评杯碗,茶水比1:50冲泡5分钟进行盲评打分
检测仪器
Agilent 7890B-7000D GC-MS/MS系统
配备DB-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用于58种农药多残留同步分析
PerkinElmer PinAAcle 900T原子吸收光谱仪
配置横向加热石墨炉与AS900自动进样器,检出限达0.01μg/L
Sartorius MA37水分测定仪
卤素灯加热系统满足GB/T 8304-2013快速水分测定要求
Milestone ETHOS UP微波消解仪
40位高通量消解罐满足大批量样品前处理需求
Cintra 2020紫外分光光度计
测定茶多酚含量时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于540nm波长处读数
图1:典型滇红检测实验室仪器配置平面图(示例)
注:所有检测流程均执行GB/T 13738.3-2022《红茶第3部分:滇红》及GH/T 1117-2021《滇红茶加工技术规范》要求
典型检验报告数据示例: 样品编号:DH20231102 水分含量:6.23% 氯氰菊酯:未检出 铅含量:1.85mg/kg 菌落总数:320CFU/g 感官评分:92.5(特级)
重要提示:生产企业应建立每批次留样制度,留样量不少于500g且保存期不低于产品保质期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