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包质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手拿包质量检测需依据QB/T1333-2018《背提包》等行业标准执行,重点评估材质性能、工艺完整度及安全指标。核心检测项目涵盖皮革真伪鉴别、缝合强度测试、五金耐腐蚀性验证等关键环节,通过实验室仪器分析与人工检验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手拿包质量体系包含六大核心检测模块:
材质鉴定:皮革类需进行厚度测量(±0.02mm精度)、撕裂强度(≥15N/mm²)、耐磨耗(Taber法≤150mg/1000转)等物理测试;合成材料需验证甲醛含量(≤75mg/kg)、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禁用清单全项筛查)
缝制强度:主体缝合线抗拉强度≥196N/5cm(ASTM D5035标准),针距密度控制在4-6针/cm(QB/T 1333规定),重点检测转角部位与提带连接处
五金配件:拉链平拉强力≥60N(QB/T 2171),金属扣件盐雾测试72小时无红锈(GB/T 10125标准),磁扣磁力衰减率≤15%(500次开合循环)
色牢度验证:干摩擦≥4级(GB/T 3920)、湿摩擦≥3级(负荷9.8N)、光照色牢度≥4级(氙灯照射20小时)
尺寸偏差控制:长度允差±5mm(300mm以下规格),对角线偏差≤8mm(GB/T 23172测量法)
有害物质筛查:六价铬含量≤3.0mg/kg(ISO 17075)、邻苯二甲酸酯总量≤0.1%(CPSC-CH-C1001标准)
检测范围
质量检测覆盖三大产品维度:
材质类别:真皮类(牛皮/羊皮/鳄鱼皮等)、PU合成革类(厚度0.8-1.2mm)、织物类(涤纶/尼龙/帆布)及混合材质制品
使用场景:日常通勤款(容积≥1.5L)、晚宴手包(装饰件占比≤30%)、商务款(内置卡位≥3个)等特定功能设计产品
结构类型:单层结构(厚度≥1.0mm)、夹层设计(隔层数≤3层)、开合方式差异(拉链式/翻盖式/磁吸式)等不同工艺形态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包含四阶段操作:
材质分析阶段:采用FTIR红外光谱法鉴别皮革真伪(特征峰比对),通过SEM扫描电镜观察纤维截面形态(放大倍数5000×)
力学测试阶段: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动态疲劳测试(频率5Hz×10⁶次),按ISO 13934标准执行接缝滑移试验(位移量≤6mm)
化学分析阶段:运用GC-MS联用仪筛查VOCs释放量(28天环境舱收集),ICP-OES测定重金属迁移量(模拟汗液浸泡24h)
检测仪器
专业实验室配置八类关键设备:
材料分析系统:Instron 5967双柱拉力机(量程50kN)、Bruker TENSOR II红外光谱仪(分辨率4cm⁻¹)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