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验证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8
分析方法验证检测是确保实验室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核心环节,其重点涵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合规性等关键参数验证。本文依据国际通用技术指南(如ICHQ2(R1)、ISO17025),系统阐述检测项目分类、适用范围界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及仪器选型原则,为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验证需覆盖八大核心指标:准确度(回收率实验)、精密度(重复性与中间精密度)、专属性(干扰物质排除能力)、检测限与定量限(LOD/LOQ)、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拟合度)、耐用性(参数波动耐受度)、溶液稳定性及系统适用性测试。其中专属性验证需通过空白基质加标实验确认目标物分离效果;耐用性测试需考察流动相比例、柱温等关键参数±10%波动对结果的影响。
针对生物样本分析需额外验证基质效应与选择性;痕量分析(如农残检测)应强化LOD/LOQ的统计学验证(信噪比法或标准偏差法)。所有项目均需按照USP<1225>或EP 2.2.46要求设计正交实验方案。
检测范围
本验证体系适用于制药行业原料药/制剂含量测定、食品中添加剂及污染物分析、环境监测重金属检测、临床诊断试剂性能评价四大领域。具体涵盖:
1. 化学药品:包括但不限于HPLC法测定主成分含量、GC-MS法测定有机溶剂残留
2. 生物制品:ELISA法抗体效价测定、qPCR法核酸定量
3. 医疗器械:浸提液致敏物质筛查(LC-MS/MS法)
4. 环境样本:ICP-OES法测定土壤重金属总量
5. 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全扫描分析(GC×GC-TOFMS)
特殊场景如基因治疗载体滴度测定需采用PIC/S GMP Annex 15补充验证策略。
检测方法
标准操作流程分为预验证(风险评估)、正式验证(参数确认)、转移验证三阶段:
预验证阶段执行方法可行性研究,采用QbD理念建立设计空间(Design Space),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关键影响因素。
正式验证阶段严格遵循AOAC官方方法指南:
- 准确度验证采用加标回收实验(3浓度水平×6平行)
- 精密度测试包含日内精密度(同操作者/设备/日)与日间精密度(不同日/分析员)
- 线性范围需覆盖80%-120%标称浓度并满足r²≥0.998
- 系统适用性测试每次实验前执行(理论塔板数≥2000;拖尾因子≤2.0)
转移验证阶段采用等效性检验(Equivalence Testing),通过Bland-Altman图比对实验室间数据差异。
检测仪器
基础配置需包含:
1. 色谱系统:U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满足USP<621>系统适应性要求;GC-MS配置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GC-MS/MS)
2. 光谱仪器:ICP-MS用于元素分析(检出限达ppt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用于原料药晶型鉴别
3. 生物分析设备:流式细胞仪(细胞计数精度CV≤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扩增效率90-110%)
4. 辅助设备:十万分之一天平(符合USP Class I标准);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箱(ICH Q1A条件控制)
所有仪器均需执行IQ/OQ/PQ确认:安装确认核查硬件规格;运行确认验证基线噪声/波长精度等性能指标;性能确认通过标准物质连续6针RSD≤1%判定合格。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