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短路承受检测
发布时间:2025-09-24
外部短路承受检测是评估电气产品在外部短路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检测要点包括短路电流的施加、温升监测、绝缘性能验证、电弧现象观察等,确保设备在异常工况下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火灾或电击风险。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短路电流承受能力测试:通过施加规定值的短路电流,评估设备或组件在短路状态下的耐受能力,确保其不会因过热或机械应力而失效,测试时间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温升监测测试:使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短路过程中关键部件的温度变化,温度升高不得超过标准限值,以防止材料降解或热失控,确保产品安全运行。
绝缘电阻测试:在短路测试前后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值,验证其绝缘性能是否保持稳定,电阻下降可能指示绝缘损坏,影响设备电气安全。
电弧检测与分析:观察短路时是否产生电弧现象,并记录电弧的持续时间、能量和位置,电弧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火灾风险,需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机械强度评估测试:检查设备在短路应力下的机械结构完整性,包括外壳、连接件和内部支撑,确保无变形或断裂,维持物理防护功能。
热失控预防测试:模拟短路条件以评估设备是否进入热失控状态,监测温度曲线和反应过程,防止连锁故障发生,适用于电池和电源系统。
电压降测量测试:记录短路期间的电压变化情况,分析电压降幅和恢复特性,电压异常可能影响设备性能或指示内部缺陷。
保护装置动作验证测试:测试保险丝、断路器等保护元件在短路时的响应时间和有效性,确保能及时切断电流,防止过载损坏。
耐久性循环测试:重复进行短路测试以评估设备的长期耐受性,循环次数基于标准规定,验证产品在多次短路事件后的可靠性。
安全隔离性能测试:评估短路后设备是否保持电气隔离,防止漏电或电击 hazard,通过耐压测试和隔离电阻测量来确认安全性。
检测范围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单元,外部短路可能导致热失控或爆炸,检测确保其安全使用和符合法规要求。
印刷电路板:电子设备中的核心组件,承载多种元件和线路,短路测试验证其布线绝缘和耐电流能力,防止故障扩散。
电源适配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供电设备,短路承受检测评估输出端的安全性能,避免过载引起的火灾或设备损坏。
电动机与发电机:用于机械动力转换的电气机器,短路测试检查绕组和绝缘系统的耐受性,确保在异常工况下稳定运行。
电力变压器:输配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短路检测评估其承受短路电流的能力,防止磁饱和或热损坏,维持电网可靠性。
电缆与导线:传输电能的导体材料,外部短路测试验证绝缘层和导体的耐久性,避免因短路导致熔断或火灾风险。
开关与控制设备:包括继电器和接触器等元件,检测其在短路条件下的操作性能和接触完整性,确保可靠开关功能。
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和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短路测试评估其结温和电流耐受性,防止过热失效或性能退化。
家用电器产品:例如冰箱和洗衣机等日常设备,短路承受检测确保用户安全,符合家用电气安全标准,防止触电事故。
汽车电子系统:包括车载电池和控制系统,短路测试验证其在车辆环境下的可靠性,避免因短路引发故障或安全隐患。
检测标准
ASTM F963-17《玩具安全标准规范》:规定了玩具电气产品的短路测试要求,包括电流施加方法和安全评估准则,确保儿童用品无电击或火灾风险。
ISO 6469-1:2019《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国际标准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短路测试,涵盖电流耐受、温度控制和隔离性能的验证方法。
GB/T 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总规范》: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短路测试程序,包括测试条件、持续时间和安全判据,确保电池使用安全。
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适用于IT设备的短路承受检测,标准详细描述了测试设置、电流值和结果评估,以防止设备过热或失效。
IEC 62133-2:2017《含碱性或非酸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第2部分:锂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短路测试,包括测试方法和安全性能指标,确保全球一致性。
检测仪器
短路测试系统:集成可调电流源和控制单元的设备,能够模拟不同等级的短路电流,用于施加精确短路条件并监测响应,是核心检测工具。
高温测温仪:采用红外或热电偶传感器测量设备表面温度,精度可达±1°C,在短路测试中实时记录温升数据,评估热性能和安全限值。
绝缘电阻测试仪:提供高电压输出并测量绝缘电阻值,范围通常从几兆欧到太欧,用于验证短路后绝缘材料的完整性,防止电气故障。
电弧检测装置:通过光学传感器和高频采集系统捕捉电弧现象,分析电弧能量和持续时间,帮助识别短路引发的危险情况。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多通道设备用于记录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参数,采样率高达每秒千次,在短路测试中提供全面数据用于性能评估。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