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淀粉膳食纤维检测
发布时间:2025-09-30
纯淀粉膳食纤维检测是对从淀粉原料中提取的膳食纤维产品进行系统化分析的过程,重点包括总膳食纤维、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组分定量测定,以及水分、灰分、蛋白质等理化指标评估。检测需严格遵循标准方法,确保样品前处理、试剂选用和仪器校准的规范性,以保障数据准确性和产品合规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膳食纤维含量测定:采用酶重量法或化学法对样品中总膳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去除可消化成分,剩余残渣经干燥称重计算含量,确保结果反映实际营养价值。
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测定:使用特定溶剂提取样品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组分,通过过滤、沉淀等步骤分离后测定其质量,评估其在肠道内的溶解特性及生理功能。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测定:对不溶于水的膳食纤维部分进行定量分析,采用重量法测定残渣质量,反映膳食纤维在促进肠道蠕动方面的作用。
水分含量检测:通过烘箱干燥法测定样品中水分质量分数,控制样品干燥温度和时间以避免热敏成分分解,确保检测结果不受水分干扰。
灰分检测:采用高温灼烧法将样品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测定残留无机物质量,评估产品中矿物质含量及纯度指标。
蛋白质含量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或光谱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质量分数,通过消化、蒸馏等步骤计算含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值。
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或溶剂萃取法分离样品中脂肪组分,经蒸发干燥后称重,评估产品中脂类物质含量。
碳水化合物分析:通过计算差减法或色谱法测定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包括单糖、双糖及多糖等组分的定量分析。
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样品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等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评估卫生质量。
重金属含量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确保产品安全性。
检测范围
玉米源纯淀粉膳食纤维:从玉米淀粉中提取的膳食纤维产品,具有较高持水性和膨胀性,广泛应用于低热量食品配方中作为填充剂。
小麦源纯淀粉膳食纤维:由小麦淀粉加工制得的膳食纤维,富含阿拉伯木聚糖等成分,常用于烘焙食品改善质构。
马铃薯源纯淀粉膳食纤维: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生产的膳食纤维,粘度低且溶解性好,适用于饮料和乳制品添加剂。
木薯源纯淀粉膳食纤维:从木薯淀粉中分离的膳食纤维产品,热稳定性高,常用于高温加工食品中作为稳定剂。
功能性食品应用:作为低能量、高纤维配料添加到代餐食品、营养棒等产品中,提供饱腹感并调节肠道功能。
保健食品添加剂:用于胶囊、片剂等剂型的膳食纤维补充剂生产,需严格控制纯度及微生物指标以保证功效。
医药制剂辅料:作为药物载体或崩解剂应用于固体制剂,要求纤维粒径和流动性符合药典标准。
动物饲料添加剂:添加至畜禽饲料中改善消化健康,需检测纤维含量及抗营养因子以确保饲用安全性。
烘焙食品原料:在面包、饼干中替代部分面粉,增强产品持水性和延展性,需评估纤维对面团流变性的影响。
饮料工业应用:作为增稠剂或膳食强化剂用于果汁、奶制品饮料,检测溶解性和稳定性指标以防沉淀。
检测标准
GB 5009.8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规定了酶重量法测定食品中总膳食纤维、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样品处理、酶解条件和计算结果要求。
AOAC 991.43《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国际公认的酶重量法标准,详细规范了样品消化、过滤和校正步骤,适用于多种食品基质分析。
ISO 6865:2000《动物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提供饲料类产品中纤维含量的检测流程,虽针对粗纤维,但部分步骤可参考用于膳食纤维前处理。
GB/T 5515-2008《粮油检验 粮食中粗纤维素测定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纤维成分的检测,采用酸碱消煮法测定残渣质量。
ISO 21415:2006《小麦和小麦粉 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专门针对小麦产品的膳食纤维检测方法,明确样品制备和酶解操作规范。
检测仪器
分析天平:具备万分之一克精度的高精度称量设备,用于样品和试剂的质量称量,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烘箱:提供恒定温度环境的干燥设备,用于水分测定和样品预处理,温度控制精度需达到±1℃以保持结果一致性。
马弗炉:高温灼烧仪器,最高温度可达1000℃,用于灰分检测中有机物的完全灰化,需配备温度校准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液相分离技术对膳食纤维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配备紫外检测器监测信号,分辨率高且重复性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吸光度测量分析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含量,波长范围覆盖190-900nm,适用于酶解产物的快速检测。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