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成分技术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18
护肤品成分技术检测是保障产品安全性与功效性的核心环节,重点涵盖有害物质筛查、活性成分定量分析及微生物指标控制等关键领域。检测过程需依据国际标准方法,结合精密仪器对原料及成品进行系统性验证,确保数据客观性与合规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1.1 有害物质筛查
涵盖重金属(铅、汞、砷、镉)、防腐剂(甲醛释放体、异噻唑啉酮类)、激素类物质(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及致敏香料(新铃兰醛、羟基香茅醛)的定性定量分析。
1.2 有效成分验证
包括维生素衍生物(视黄醇棕榈酸酯、烟酰胺)、抗氧化剂(辅酶Q10、白藜芦醇)、保湿因子(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与稳定性测试。
1.3 微生物指标控制
执行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计数及特定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评估产品防腐体系有效性。
检测范围
2.1 基质类型覆盖
包含乳液/霜剂(O/W型、W/O型)、精华液(水基/油基)、清洁类产品(洁面乳、卸妆油)、面膜(贴片式/泥膜)及特殊剂型(安瓶精华、冻干粉)。
2.2 原料级检测
对植物提取物(发酵产物滤液、精油)、合成原料(硅油衍生物、表面活性剂)、色素原料(氧化铁类、有机色淀)进行批次一致性检验。
2.3 成品全项测试
实施pH值测定(3.0-8.5区间)、粘度测试(旋转粘度计法)、乳化稳定性试验(离心加速法)及包材相容性研究。
检测方法
3.1 色谱分析技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水溶性活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离子色谱法(IC)检测亚硝酸盐等无机离子。
3.2 光谱表征技术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原料结构确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完成痕量元素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评估防晒剂效能。
3.3 生物学评价方法
通过斑贴试验评估致敏性;MTT法测定细胞毒性;体外重建皮肤模型评估屏障修复功能;荧光染色法观察角质层水合度变化。
检测仪器
4.1 分离分析系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HPLC-MS/MS)实现ppb级痕量物质检测;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4.2 元素分析设备
微波消解仪配合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完成重金属总量测定;激光剥蚀系统联用ICP-MS实现元素空间分布成像。
4.3 物性测试装置
流变仪分析产品触变特性;质构仪量化膏体延展性;激光粒度仪测定乳化体系粒径分布;接触角测量仪评估产品铺展性能。
4.4 微生物实验平台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实现菌种快速鉴定;实时荧光PCR仪检测特定致病菌核酸序列;生物安全柜与恒温培养箱构成完整微生物实验体系。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