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药典防腐测试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7
欧洲药典防腐测试是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依据EP5.1.3与EP5.1.4标准体系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核心检测项目涵盖微生物挑战试验、防腐剂效能验证及化学稳定性分析,重点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6种标准菌株的抑制效能。本文系统阐述检测方法学要点与仪器配置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欧洲药典(Ph.Eur.)防腐效力测试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模块:微生物挑战试验(Microbiological Challenge Test)、防腐剂化学稳定性分析(Chemical Stability Analysis)及制剂相容性评估(Formulation Compatibility Evaluation)。其中微生物挑战试验需完成14天/28天动态监测,对6种标准菌株(包括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黑曲霉ATCC 16404;酵母菌:巴西曲霉ATCC 16888)进行定量接种与存活率测定。
化学稳定性分析需执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量监测苯扎氯铵、苯氧乙醇等常用防腐剂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参数。制剂相容性评估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防腐剂与主成分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三类产品:1) 多剂量注射剂(如疫苗、胰岛素制剂);2) 黏膜接触制剂(滴眼液、鼻喷雾剂);3) 外用制剂(乳膏剂、凝胶剂)。其中高风险产品需执行EP 5.1.4附录A的强化测试标准。
具体适用阶段包括:新防腐体系开发阶段需完成全项验证;已上市产品变更辅料供应商时需执行对比性测试;稳定性研究期间需在第0/3/6/12/24个月取样进行防腐效能追踪监测。
检测方法
微生物挑战试验严格遵循EP 5.1.3规定的四阶段操作流程:1) 初始菌悬液制备(浊度法控制浓度在1×10⁸ CFU/mL);2) 样品接种(最终接种浓度1×10⁵-1×10⁶ CFU/g);3) 动态培养(22.5℃±2.5℃条件下分7个时间点取样);4) 菌落计数(膜过滤法处理含防腐剂样品)。
化学分析法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色谱柱:C18, 250×4.6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3.0),紫外检测波长设定为210nm/254nm双通道监测。方法验证需满足ICH Q2(R1)对专属性(分离度≥1.5)、精密度(RSD≤2%)及定量限(LOQ≤0.1%)的要求。
检测仪器
核心实验设备配置包括:1) 二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I, EN 12469认证)用于微生物操作;2) 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箱(温度控制精度±0.5℃,带CO₂调节模块);3) HPLC系统(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柱温箱);4)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于快速菌种鉴定)。
辅助设备需配置膜过滤装置(0.45μm孔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激光粒度分析仪(监测防腐剂分散均匀度)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用于金属离子催化效应分析)。所有仪器均需通过ISO/IEC 17025校准并建立预防性维护程序。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