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剂与起毛剂成分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7
柔软剂与起毛剂的成分检测是纺织品助剂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通过精准分析表面活性剂、有机硅化合物及功能性添加剂等关键成分含量与配比,可评估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与应用性能。检测需依据ISO、ASTM及GB/T标准体系,结合色谱、光谱等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关注有害物质残留及化学稳定性指标。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柔软剂与起毛剂的成分检测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表面活性剂定量分析:阳离子型(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类)及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测定
有机硅化合物表征:氨基硅油、聚醚改性硅油等硅基材料的分子量分布及官能团鉴定
功能性添加剂检测:包括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抗静电剂(季铵盐类)及防腐剂(异噻唑啉酮类)的定性定量分析
有害物质筛查: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释放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及重金属(铅、镉、汞)残留检测
理化性能测试:pH值测定、固含量分析、乳液稳定性评估及热稳定性试验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产品类型:
柔软剂类别:有机硅柔软剂(氨基硅油乳液)、脂肪酸酯类柔软剂(季铵盐型)、聚乙烯乳液类柔软剂
起毛剂类别:纤维素酶制剂、碱类膨化剂(氢氧化钠复合体系)、氧化还原型起毛助剂
产品形态分类:液体浓缩液、膏状制剂、固体粉末及微胶囊化产品
应用领域覆盖:家用纺织品处理剂、工业级无纺布整理剂及特种纤维(碳纤维/芳纶)预处理制剂
特殊功能产品:低温催化型助剂、生物降解型环保制剂及阻燃复合功能助剂
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以下标准化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依据GB/T 33345-2016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及硅氧烷低聚物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HPLC):参照ISO 18254-1:2016进行非挥发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离与定量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通过ATR附件实现有机官能团的快速无损鉴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执行GB/T 39298-2020标准完成重金属元素的痕量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NMR):用于复杂有机硅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解析与构型确认
热重分析(TGA):依据ASTM E1131-20测定助剂的挥发分含量及热分解特性曲线
动态光散射(DLS):按照ISO 22412:2017标准进行乳液粒径分布与稳定性评估
检测仪器
关键分析设备包括:
色谱系统组:Agilent 7890B-5977B GC-MS联用仪配备DB-5MS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光谱分析设备组: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50 FTIR光谱仪;PerkinElmer NexION 350X ICP-MS系统;Bruker Avance III HD 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
物理性能测试装置组:Mettler Toledo TGA/DSC3+同步热分析仪;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动态光散射仪;Metrohm 902 Titrando自动电位滴定仪
辅助设备组:Milli-Q Integral纯水系统;Sartorius Cubis II精密天平(精度0.0001g);Memmert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控制±0.1℃)
前处理设备组:CEM MARS6微波消解系统;BUCHI Syncore平行浓缩仪;IKA RV10旋转蒸发器系统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