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膏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30
紫草膏作为传统中药制剂与皮肤护理产品的重要原料,其质量安全需通过系统性检测验证。本文依据《中国药典》及ISO17025标准体系,重点解析紫草膏的活性成分定量分析、重金属残留控制、微生物限度验证及稳定性测试等核心指标。专业实验室需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先进手段确保数据准确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紫草膏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四大类共28项关键指标:
有效成分分析:紫草素(Shikonin)含量测定(目标值≥1.2%)、乙酰紫草素异构体比例分析
安全性指标:铅(≤5ppm)、镉(≤0.3ppm)、汞(≤0.1ppm)等重金属残留量;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类物质筛查
微生物控制:需氧菌总数(≤100 CFU/g)、霉菌酵母菌(≤10 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定性检测
物理特性测试:熔程测定(标准范围42-48℃)、pH值稳定性(5.5-7.0)、氧化诱导期(≥120min)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三类产品形态的质量控制:
药用级制剂: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紫草膏项下要求的软膏剂型
化妆品原料:用于唇膏、修护霜等产品的油溶性提取物(浓度30-95%)
外用制剂中间体:含蜂蜡、麻油等基质的半成品膏体(水分活度≤0.6)
检测方法
项目类别 | 执行标准 | 技术要点 |
---|---|---|
紫草素定量分析 | GB/T 31743-2015 | 采用HPLC-DAD法,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85:15),检测波长516nm |
重金属总量测定 | CP2020通则0821 | 微波消解前处理结合ICP-MS联用技术,铟内标校正系统误差 |
微生物限度检查 | USP<61>/<62> | 薄膜过滤法处理油性基质,TSB培养基35℃培养72小时 |
加速稳定性试验 | ICH Q1A(R2) | 40℃/75%RH条件下进行6个月长期观察,每30天取样测定关键指标变化率 |
检测仪器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HPLC-QTOF)
配备电喷雾离子源(ESI),质量范围m/z 50-2000,用于未知杂质结构鉴定及代谢产物筛查
激光粒度分析仪(Mastersizer 3000)
采用Mie散射原理测定基质分散均匀度,测量范围0.01-3500μm,重复性误差<0.5%
全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BACT/ALERT 3D)
基于比色法原理的需氧菌培养监测装置,检出限达1CFU/10g样品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Q2000)
-70℃至600℃宽温区测试能力,解析紫草膏相变温度与结晶特性参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NexION 2000)
配置三锥接口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达ppt级水平
注: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参与LGC国际能力验证计划。
质量控制要点解析
在样品前处理阶段需特别注意:油性基质需经正己烷-乙腈液液分配处理消除基质干扰;微生物检验应采用含聚山梨酯80的稀释液进行破乳处理;稳定性试验须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进行开封/密闭交替测试。
典型不合格案例统计(2022年度)
缺陷类型 | 占比率 | 主要成因分析 |
---|
本文件引用标准包括但不限于:ISO/IEC17025:2017、CP2020四部通则、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Topical Dermatological Drug Products等。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