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动物造模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1
心血管动物造模检测通过标准化动物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机制及药物疗效,涵盖血流动力学、心肌功能等核心指标。检测需严格遵循GLP规范,重点监控模型稳定性、手术成功率及病理学终点,为临床前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血压动态监测:采用植入式遥测技术持续采集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采样频率≥1000Hz,检测时长≥72h。
心功能超声评估:运用高频探头(18-50MHz)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空间分辨率达0.1mm。
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导管法测量左心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压力精度±0.5mmHg。
心肌缺血范围分析:TTC染色定量梗死面积占比,切片厚度2μm,成像精度±0.05mm²。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离体血管环张力测试乙酰胆碱诱导舒张率,浓度梯度10⁻¹⁰~10⁻⁵mol/L。
心电图参数:同步记录Ⅱ导联ECG,分析ST段偏移幅度(≥0.1mV)、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cTnI)灵敏度0.01ng/mL,BNP检测线性范围5-5000pg/mL。
组织病理学评分:HE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比例(Masson染色),炎性细胞浸润分级(0-4级)。
微循环灌注监测:激光散斑成像系统测定毛细血管灌注量,帧率120fps,分辨率10μm/pixel。
基因表达定量:qRT-PCR检测ANP/BNP mRNA表达,Ct值重复偏差≤0.5。
氧化应激指标:分光光度法测定SOD活性(U/mg prot)、MDA含量(nmol/mg prot),波长532nm。
血小板功能检测:全血阻抗法测定ADP诱导聚集率(0-20Ω),温度控制37±0.2℃。
检测范围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饲料诱导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周期12-24周。
心肌梗死模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大鼠心梗,存活率≥85%。
心力衰竭模型:腹主动脉缩窄术致压力超负荷心衰,手术时长≤30min。
高血压模型:肾动脉夹闭法构建双肾一夹大鼠,收缩压≥180mmHg。
血栓栓塞模型:FeCl₃诱导颈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时间≤10min。
心肌肥厚模型: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心室重构,剂量5mg/kg/d。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模型:STZ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大鼠模型,血糖≥16.7mmol/L。
肺动脉高压模型:野百合碱注射大鼠右心室肥厚,mPAP≥25mmHg。
心律失常模型:乌头碱静脉注射诱发室颤,ECG异常持续≥30s。
血管再狭窄模型: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新生内膜厚度≥100μm。
心脏移植排斥模型:大鼠异位移植术,观察移植物存活周期。
药物心脏毒性评价:阿霉素诱导心肌病模型,累积剂量15mg/kg。
检测标准
ISO 10993-4:2017心血管植入物血液相容性评价
ASTM F2889-19心血管器械动物模型选择指南
GB/T 16886.4-202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
AAALAC国际实验动物评估认证标准
GB 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技术要求
ICH S7A人用药物安全性药理学研究指南
FDA GLP 21 CFR Part 58良好实验室规范
ISO 16640:2021非临床研究中统计原则应用
GB/T 35823-2018实验动物动物实验通用要求
EMA/CHMP/ICH/294283/2013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
检测仪器
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配备40MHz线性探头,实现心脏三维重构功能,用于动态监测心室壁运动异常。
无线生理遥测系统:植入式传感器持续采集血压/ECG数据,续航时间≥90天,支持多通道同步分析。
离体心脏灌流装置(Langendorff):恒温恒压灌注K-H液,实时监测冠脉流量及心肌收缩力变化。
微循环成像平台: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毛细血管流速,扫描面积≥5cm²,深度分辨率15μm。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集成阻抗法与荧光流式技术,完成血常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通量120样本/小时。
心血管压力检测模块:配备Millar导管传感器,量程-50~300mmHg,频响0-2000Hz,用于精确测量心室内压。
组织病理定量系统:全自动切片扫描仪结合AI分析软件,实现心肌纤维化面积百分比自动计算。
高通量生化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系统支持96孔板检测,波长范围340-750nm,用于心肌酶谱批量筛查。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