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7
电解液检测是评估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专业检测涵盖成分分析、电化学性能、杂质含量及理化特性等核心指标,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执行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水分含量:测定电解液内游离水及结晶水总量,采用卡尔费休法精度达±1ppm,检测限0.5ppm。
锂盐浓度:定量六氟磷酸锂(LiPF6)等主盐成分,离子色谱法测量范围0.1-2000mg/L,相对偏差≤2%。
电导率:表征离子迁移能力,测试温度范围-40℃~80℃,精度±0.5μS/cm(参照GB/T 33345)。
酸度值:检测氢氟酸等游离酸含量,电位滴定法精度±0.05pH,检测限0.001mol/L。
金属杂质:钠钾钙铁等13种金属离子分析,ICP-MS检出限0.01ppb,回收率95%-105%。
有机溶剂比例:GC-MS测定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配比,相对标准偏差RSD≤1.5%。
氧化稳定性: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分解电压,扫描速率0.5mV/s,电压范围0-6V。
粘度特性:旋转粘度计测试-30℃~60℃区间粘度值,精度±1mPa·s。
密度参数:振荡管密度仪测量范围0.65-1.50g/cm³,分辨率0.0001g/cm³。
氟化物含量: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范围0.1-100mg/L,符合ISO 17560标准。
硫酸根离子:浊度法测定限0.5ppm,RSD≤3%。
氯离子含量:硝酸银滴定法精度±0.02mg/L,参照GB/T 3058。
闪点测定:闭口杯法测试易燃溶剂闪点,温度范围-10℃~150℃。
检测范围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用液态/固态电解液,检测充放电稳定性及热分解特性。
超级电容器电解液:针对季铵盐类有机体系,重点检测电压窗口和低温导电性。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检测钠盐溶解度和与电极材料兼容性,适用碳酸酯类体系。
锂硫电池电解液:多硫化物溶解行为分析,包含醚类溶剂比例检测。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膜含水率及离子电导率专项测试。
电解电容器工作液:乙二醇基体系闪点及介电常数测定。
金属空气电池电解液:碱性电解液碳酸盐化程度评估。
电解铜箔添加剂:硫脲类有机添加剂纯度分析。
半导体电镀液:微电子领域铜电镀液金属杂质控制。
光伏银浆溶剂:乙基纤维素溶液粘度及挥发速率测试。
工业电解制氢液:苛性碱溶液浓度及氯离子控制指标。
医药电解合成液:反应体系有机残留物检测。
检测标准
GB/T 33897-20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通则:规定水分、酸度等16项基础参数测试方法。
IEC 62620:2014 工业储能用锂蓄电池:包含电解液热稳定性测试规程。
ISO 17560:2014 二次电池电解液氟含量测定:离子色谱法标准流程。
ASTM D1123 水分测试标准:卡尔费休库仑法通用规范。
GB/T 33345-2016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导率测定:四电极池恒温测量法。
UL 1642 锂电池安全标准:电解液燃烧性测试条款。
JIS C8711 锂原电池电解液检测:杂质元素限定值要求。
GB/T 3058 无机化工产品氯化物测定:硝酸汞滴定法。
ASTM D93 闪点测试:Pensky-Martens闭口杯法。
RoHS 2.0指令:镉铅汞等有害物质限制检测。
检测仪器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库仑法原理,分辨率0.1μg H₂O,实现痕量水分精确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配备四级杆碰撞池,可同时检测23种金属元素,检出限达ppt级。
电化学工作站:支持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频率范围10μHz-7MHz,电压分辨率1μV。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可分离12种有机溶剂组分,质量范围1-1100amu。
旋转粘度计:控温精度±0.1℃,转子扭矩范围0.01-100mPa·s,符合ISO 2555标准。
激光粒度分析仪:米氏散射原理,测量范围0.01-3500μm,检测电解液悬浮颗粒分布。
微波消解仪:高压密闭消解体系,最高温度300℃,用于前处理金属杂质检测样品。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辨率0.5cm⁻¹,ATR附件快速鉴定有机溶剂结构。
离子色谱仪:抑制电导检测器,阴离子检出限0.1ppb,满足氟氯硫酸根检测需求。
同步热分析仪(TGA/DSC):升温速率0.1-100K/min,同步检测电解液热失重与相变焓值。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