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方分析技术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18
塑料配方分析技术检测是评估材料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涵盖成分鉴定、添加剂含量测定及有害物质筛查等核心项目。通过光谱、色谱及热分析等技术手段,可精准解析聚合物基体结构、填料分布及热稳定性参数,为产品质量控制与合规性验证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塑料配方分析主要聚焦四大类检测目标:
包括聚合物基体(如PE、PP、PVC)类型鉴定及含量测定;无机填料(碳酸钙、滑石粉)与有机增强剂(玻璃纤维)的比例解析;共聚物序列结构表征。
涵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抗氧化剂(酚类/胺类)、阻燃剂(卤系/磷系)的类别识别与浓度测定;润滑剂(硬脂酸盐)、光稳定剂(HALS)的功能性验证。
熔融指数(MFI)、维卡软化点、拉伸强度等力学指标与配方的相关性研究;结晶度(通过DSC焓值计算)、分子量分布(GPC测定)对加工性能的影响评估。
RoHS指令限制的铅/镉/汞重金属总量分析;REACH法规管控的SVHC物质(如DEHP)痕量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迁移量测试。
检测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以下材料体系:
聚乙烯(HDPE/LDPE/LLDPE)、聚丙烯(均聚/共聚)、聚氯乙烯(硬质/软质)等大宗树脂及其改性料。
聚酰胺(PA6/PA66)、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等高性能材料的配方逆向工程。
液晶聚合物(LCP)、聚醚醚酮(PEEK)等高温材料的组分解析;生物降解塑料(PLA/PBAT)的共混比例验证。
PCR材料中残留添加剂筛查;多次加工导致的分子链断裂程度评估;杂质相(金属/纸纤维)含量测定。
检测方法
采用ATR附件直接测定固体样品表面官能团特征峰(4000-400cm⁻¹),结合谱库检索实现聚合物种类快速鉴别。
在氮气氛围下以10℃/min升温速率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融峰(Tm),评估结晶度变化及相容性状态。
空气与氮气双模式测试中观察各组分热分解曲线(50-800℃),通过失重台阶计算无机填料含量及炭黑比例。
在600℃裂解温度下将高分子链断裂为特征小分子碎片,通过保留指数与质谱图解析共聚物序列结构。
无标样半定量法测定卤素(Cl/Br)、重金属元素总量,满足RoHS快速筛查需求。
检测仪器
配备金刚石ATR附件与MCT检测器,空间分辨率达1.5μm,支持微区成分成像分析。
集成TGA-DSC同步测量模块,温度精度±0.1℃,可实时关联质量变化与热效应数据。
采用三检测器系统(RI/UV/Viscometer),测量范围10³-10⁷g/mol,提供绝对分子量分布曲线。
检出限低至ppt级,可同时测定56种金属元素含量。
频率扫描模式测定储能模量/损耗因子随温度变化曲线(-150~600℃),表征材料粘弹性行为。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