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的检验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3
果冻作为常见食品需通过严格的质量安全检测。本文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系统阐述果冻产品的核心检测维度,重点涵盖感官指标、理化参数、微生物限值及添加剂合规性等关键控制点。检测过程需遵循科学方法并采用精密仪器设备以确保结果准确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果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感官指标:外观形态(凝胶强度/弹性)、色泽均匀度、气味纯正度及口感特性
理化指标:水分活度(aw值)、pH值范围、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占比
微生物限值:菌落总数(CFU/g)、大肠菌群(MPN/g)、霉菌酵母菌计数及致病菌筛查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安赛蜜/阿斯巴甜)、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色素(合成/天然)及稳定剂用量
污染物监测:铅/砷等重金属残留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及农药残留分析
检测范围
类别 | 具体对象 |
---|---|
原料类 | 明胶/卡拉胶等胶体原料纯度、辅料(果汁/果肉)新鲜度 |
半成品 | 胶体溶液粘度、调配液糖酸比、杀菌工序有效性验证 |
成品类 | 定型包装产品(杯装/袋装)密封性测试、货架期稳定性评估 |
特殊品类 | 低糖/无糖配方验证、儿童果冻窒息风险物理测试 |
检测方法
感官评定法:依据GB/T 23779建立标准化品评小组进行盲样测试
物性分析法:采用质构仪测定凝胶强度(测试速度1mm/s)和破裂形变率
色谱技术:
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GB 5009.35)及防腐剂含量(GB 5009.28)
GC-MS联用检测塑化剂迁移量(GB 31604.30)
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GB 5009.12铅测定)
微生物培养法:按GB 4789系列标准进行需氧菌平板计数及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加速试验法:40℃/75%RH条件下进行3个月货架期模拟测试
检测仪器
质构分析仪(TA.XT Plus型)
配备P/5柱形探头测定凝胶强度,测试模式:TPA二次压缩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60型)
C18色谱柱(4.6×250mm),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梯度洗脱程序
原子吸收光谱仪(PerkinElmer PinAAcle 900T)
石墨炉法测定铅元素检出限达0.01mg/kg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
GN卡鉴定革兰氏阴性致病菌,配套比浊仪确保菌悬液浓度0.5麦氏单位
恒温恒湿培养箱(Binder KBF720)
温度控制精度±0.5℃,湿度波动范围±3%RH满足长期稳定性测试需求
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Mastersizer 3000)
测定果肉颗粒粒径分布(D50值),确保符合儿童吞咽安全标准
顶空气相色谱仪(Agilent 7890B)
HS-GC-FID法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保留时间偏差<0.05min
红外水分测定仪(Mettler Toledo HB43-S)
卤素灯加热系统实现3分钟内完成水分活度快速测定
超高效合相色谱仪(Waters ACQUITY UPC2)
SFC技术分离异构体甜味剂(纽甜/三氯蔗糖)分离度>1.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Thermo iCAP RQ)
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质谱干扰,实现多元素同步检测(>45种同位素)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FOSS Kjeltec8400)
蛋白质含量测定精度达0.01%,适用于胶原蛋白类果冻营养分析
旋转流变仪(TA Instruments DHR-2)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