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油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8
葵花籽油检测是保障食用油安全与品质的核心环节,涵盖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及营养组分等关键项目。专业机构通过标准化方法对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等20余项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高精度仪器实现痕量物质定量检测。本文依据GB2716-2018等国家标准体系阐述技术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葵花籽油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三大类核心指标:
理化特性指标:酸价(≤3mg/g)、过氧化值(≤0.25g/100g)、碘值(110-143g/100g)、皂化值(188-194mg/g)及相对密度(0.916-0.923)
安全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B1(≤20μg/kg)、苯并[a]芘(≤10μg/kg)、溶剂残留(不得检出)、重金属(铅≤0.1mg/kg)
营养组分指标:维生素E总量(≥60mg/100g)、亚油酸含量(≥48%)、甾醇组成及反式脂肪酸比例(≤3%)
检测范围
检测阶段 | 重点对象 | 关键参数 |
---|---|---|
原料验收 | 葵花籽原料 | 水分含量、霉变率、含油率 |
生产过程 | 压榨毛油 | 溶剂残留、磷脂含量、色泽 |
成品检验 | 精炼成品油 | 酸价、过氧化值、烟点 |
储运监控 | 仓储油脂 | 氧化稳定性指数、过氧化值变化率 |
市场监管 | 流通产品 | 掺伪鉴别、标签符合性验证 |
检测方法
酸价测定:依据GB 5009.229-2016自动电位滴定法,采用三氯甲烷-异丙醇混合溶剂溶解试样,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电位突跃
过氧化值分析:执行GB 5009.227-2016碘量法原理,试样经异辛烷溶解后与冰乙酸反应生成游离碘,硫代硫酸钠滴定定量分析
黄曲霉毒素B1检测:按照GB 5009.22-2016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法前处理,HPLC-FLD联用系统进行分离测定
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GB 5009.168-2016气相色谱法,甲酯化处理后通过HP-88毛细管柱分离各组分脂肪酸甲酯
维生素E测定:参照GB 5009.82-2016正相色谱法原理,硅胶柱分离四种生育酚异构体后荧光检测器定量分析
检测仪器
全自动电位滴定仪(精度±0.002pH)
配备复合pH电极和动态滴定模块,实现酸价、皂化值的精准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配置FID和MS双检测器系统,用于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及塑化剂筛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FLD)
C18反相色谱柱结合荧光检测器(λex=360nm,λem=440nm),完成黄曲霉毒素B1痕量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900nm)
用于苯并[a]芘的紫外吸收光谱法定量测定及色泽Lovibond值标定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石墨炉原子化系统配合标准加入法实现铅、砷等重金属元素的ppb级测定精度
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系统(NIRS)
建立PLS数学模型进行水分、酸价等指标的在线快速筛查与预测分析
氧化稳定性测试仪(OSI)
通过加速氧化实验测定油脂诱导时间(小时),评估产品货架期稳定性参数Rancimat值
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20000rpm)
-20℃低温环境实现磷脂分离及杂质沉淀的高效离心处理操作单元组件配置表需包含角转子和水平转子适配器模块组。
全自动折光仪(测量范围nD1.3000~1.7000)
配备帕尔贴温控系统(20℃±0.1℃),用于油脂相对密度与折光指数的关联性测定。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