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红汤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30
五红汤作为传统食疗配方,其质量安全需通过科学检测手段进行系统性验证。本文重点围绕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有效成分含量及食品添加剂五大核心项目展开分析,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明确检测方法及仪器选型要求,为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技术参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五红汤质量检测体系包含以下关键指标: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筛查
重金属残留:铅(Pb)、砷(As)、镉(Cd)、汞(Hg)等有毒元素含量测定
农药残留: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36种常见农残物质筛查
有效成分分析:多糖类化合物、黄酮类物质、皂苷含量及氨基酸组成测定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苯甲酸及其盐类)、甜味剂(糖精钠)及人工色素非法添加筛查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三类对象的质量控制:
原料药材: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红豆(Vigna angularis)、枸杞(Lycium barbarum L.)、红皮花生(Arachis hypogaea)及红糖的单项检验
成品制剂:预包装五红汤粉剂、液体汤剂及即食型产品的全项检验
加工过程监控:原料清洗工序微生物消减率评估、干燥工艺对活性成分的影响分析
检测方法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
微生物检验:执行GB 4789系列标准进行需氧菌总数测定(GB 4789.2-2022)及致病菌分离鉴定(GB 4789.4-2016)
重金属测定:采用GB 5009.12-2017规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铅含量分析;砷元素检测参照GB 5009.11-2014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农残筛查:依据GB 23200.113-2018标准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多残留分析方法
有效成分定量:多糖含量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2201苯酚-硫酸法;黄酮类物质采用HPLC法(GB/T 22244-2008)进行分离鉴定
非法添加筛查:苯甲酸及其钠盐检验执行GB 5009.28-2016高效液相色谱法;人工合成色素按GB/T 5009.35-2016进行液相色谱分析
检测仪器
标准化实验室需配备以下核心设备:
微生物实验室配置:二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恒温培养箱(精度±0.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致病菌快速筛查)
元素分析系统: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0.01μg/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用于多元素同步测定
色谱分析平台: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满足农残痕量检测需求;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辅助设备组:微波消解系统(密闭式压力消解罐)、高速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15000rpm)、超纯水制备系统(电阻率≥18.2MΩ·cm)
注:所有实验操作均需在CNAS认可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实验人员应持有CMA认证机构颁发的岗位资质证书。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