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检测
发布时间:2025-03-21
白茶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涵盖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污染物控制等核心内容。专业检测需依据国家标准GB/T22291-2017等规范执行,重点监测水分含量、灰分比例、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元素等关键参数。通过科学方法与精密仪器结合,确保白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及行业标准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白茶质量检测体系包含感官品质评价与理化指标分析两大维度。感官评审依据GB/T 22291-2017《白茶》标准实施,涵盖干茶外形(毫心肥壮度、色泽银白度)、汤色(杏黄明亮度)、香气(毫香显性)及滋味(鲜醇回甘度)四大要素。理化指标重点测定水分含量(≤7%限量值)、总灰分(≤6.5%)、水浸出物(≥30%)等基础参数。污染物控制包含铅(≤5.0mg/kg)、砷(≤2.0mg/kg)等重金属元素限量检测。微生物指标需满足菌落总数(≤1000CFU/g)和大肠菌群(≤40MPN/100g)的卫生标准。农药残留筛查覆盖有机磷类(如毒死蜱≤0.05mg/kg)和拟除虫菊酯类等32种常见农化品。检测范围
白茶产品分类检测覆盖散装茶叶(白毫银针、白牡丹等传统品类)、紧压茶制品及工业化生产的袋泡茶产品三大形态。原料端需对茶树鲜叶进行农残本底值测定及重金属富集水平评估。加工环节重点监控杀青温度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参数及干燥工序的水分梯度变化数据。流通领域抽检需验证产品标签合规性(执行标准号标注准确性)及净含量允差范围(≤3%)。出口产品须额外进行欧盟EU 87/2021法规要求的蒽醌类物质筛查及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设定的276项农残扩展分析。检测方法
感官评审采用三点检验法结合定量描述分析法(QDA),由5名持证评茶员在标准审评室完成盲样评定。水分测定执行GB 5009.3-2016第一法直接干燥法(103±2℃恒重),灰分分析按GB 5009.4-2016高温灼烧法(550℃马弗炉)。重金属元素采用GB 5009.12-201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用于多元素同步分析。农药残留筛查依据GB 23200.113-2018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微生物检验严格遵循GB 4789系列标准操作规范,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完成菌落培养与计数。检测仪器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