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小黄鱼检测
发布时间:2025-03-22
鲜小黄鱼作为重要水产品需通过系统性质量检测保障食用安全。专业检测涵盖感官指标、理化参数、污染物残留及微生物限量四大类目,重点监测挥发性盐基氮、重金属(铅/镉/汞)、兽药残留(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及致病菌等关键指标。采用国标方法与先进仪器结合的方式实施精准分析。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鲜小黄鱼质量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感官指标:体表完整度评估(鳞片覆盖率≥90%)、眼球透明度分级(角膜清晰度)、鳃部色泽判定(鲜红至紫红范围)、肌肉弹性测试(指压凹陷恢复时间≤3秒)及固有腥味强度分析
理化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测定(限量≤30mg/100g)、水分活度(Aw值≤0.97)、酸价(适用于加工制品≤3mg/g)及过氧化值(≤0.25g/100g)
污染物残留:重金属总量分析(铅≤0.5mg/kg、镉≤0.1mg/kg、甲基汞≤0.5mg/kg)、多氯联苯(PCBs总量≤0.5mg/kg)及石油烃(≤15mg/kg)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5×10⁵CFU/g)、大肠菌群(MPN≤3.0×10²/100g)、致病菌检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残留量(以SO₂计≤30mg/kg)、合成色素筛查(柠檬黄/日落黄等禁用物质)及防腐剂合规性验证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全产业链样本:
捕捞后初级产品:近海捕捞船即时样本、码头交易批次样品、冷链运输中途抽检样本
加工制品:速冻全鱼制品(中心温度≤-18℃)、调味鱼干制品(水分含量≤25%)、预制菜原料鱼块
流通环节产品:商超冷藏陈列品(保存温度0-4℃)、电商平台冰鲜包装产品(蓄冷剂效能验证)
进口产品:报关批次全项检验、原产地证书符合性验证、冷链物流温度链追溯
:近海养殖区环境关联样本、渔用饲料添加剂残留迁移量研究样本
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实施标准化检测:
感官分析:GB/T 18108-2023《鲜海水鱼感官评定规程》规定的人工评价矩阵法
TVB-N测定:GB 5009.228-2016自动凯氏定氮仪半微量蒸馏法
:GB 5009.12-202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铅;GB 5009.15-202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镉;SN/T 2208-2023测汞仪冷原子吸收法测总汞
:GB/T 21318-202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硝基呋喃代谢物;GB/T 19857-2023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
:GB 4789.4-2023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筛选法;GB 4789.7-2023副溶血性弧菌PCR快速检测法
:GB 5009.34-2023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亚硫酸盐;GB 5009.35-202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合成色素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专业化分析设备系统: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消化温度420℃±5℃)、水分活度仪(测量精度±0.02Aw)、脂肪测定仪(索氏抽提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0.01μg/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质量数范围5-250amu)、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0.5nm)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ESI源电离效率≥9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质量扫描范围1-1000m/z)、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耐压≥15000psi)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数据库含2000+菌种)、实时荧光PCR仪(扩增效率90-110%)、生物安全柜(洁净度ISO5级)
:低温粉碎机(工作温度-20℃±2℃)、微波消解仪(温控精度±1℃)、高速离心机(最大转速20000rpm)及超纯水系统(电阻率18.2MΩ·cm)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