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补充品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02
营养补充品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核心环节,重点涵盖活性成分定量分析、污染物筛查及微生物指标验证等关键项目。依据国家标准(GB16740-2014)及国际规范(如USP、AOAC),通过精密仪器与标准化方法对营养素含量、重金属残留及致病菌等风险因子进行系统性评估,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与消费者健康需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营养补充品检测包含三大核心模块:成分有效性验证、安全性风险控制及产品合规性评价。
1.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涵盖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类物质定量分析;维生素(A/D/E/B族)、矿物质(钙铁锌硒)及植物提取物(黄酮类、皂苷)的精准测定。
2. 污染物筛查
重点检测铅、砷、汞、镉等重金属残留;农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塑化剂(DEHP/DINP)及溶剂残留(甲醇/乙酸乙酯)的限量控制。
3. 微生物指标验证
执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计数;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测及活螨虫目视筛查。
4. 物理特性测试
包括片剂崩解时限测定、胶囊壳重金属迁移试验及液体产品的pH值稳定性监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类别产品:
1. 基础营养素类
维生素单方/复合制剂、矿物质补充剂(钙镁片/铁剂)、氨基酸类产品(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
2. 功能型补充剂
蛋白粉(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乳酸菌)、鱼油软胶囊(EPA/DHA含量)。
3. 植物提取物类
人参皂苷制品、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姜黄素胶囊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4. 特殊形态产品
涵盖片剂、胶囊、粉剂、液体口服液及软糖等不同剂型。
5. 特定人群产品
孕妇专用复合维生素、婴幼儿D3滴剂及运动人群能量胶等特殊配方产品。
检测方法
基于分析目标物的理化特性选择适配方法:
1. 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维生素B12/叶酸定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塑化剂残留;离子色谱法分析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
2. 光谱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重金属总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实现多元素痕量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快速测定总黄酮含量。
3. 微生物学方法
采用GB 4789系列标准进行需氧菌总数平板计数;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筛查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
4. 物理性能测试法
崩解仪测定片剂在模拟胃液中的崩解时间;激光粒度分析仪评估粉剂产品的粒径分布均匀性。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满足CNAS认可要求的设备系统:
1. 成分分析设备组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HPLC-MS/MS)、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近红外光谱快速筛查系统。
2. 污染物检测设备组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GF-AA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C-MS/MS)、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
3. 微生物检验设备组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精度±0.5℃)。
4. 辅助设备系统
微波消解仪(高压密闭消解体系)、超纯水制备系统(电阻率≥18.2 MΩ·cm)、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