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尸体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动物尸体检测是兽医病理学与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重点涵盖死因鉴定、病原微生物筛查及毒物残留分析等核心环节。通过标准化解剖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评估生物安全风险与潜在危害因素,为疫病防控、食品安全溯源及司法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动物尸体检测包含三大核心模块:基础病理学检查、病原学诊断及毒理学分析。基础病理学检查通过系统解剖观察器官病变程度,记录组织器官的形态学改变特征;病原学诊断涵盖细菌培养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及寄生虫虫体鉴定;毒理学分析则针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及生物毒素进行定量测定。
专项检测项目包括:组织病理切片诊断(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抗原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病原分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毒物筛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元素分析等。针对特定场景扩展炭疽杆菌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包涵体确认等特殊项目。
检测范围
1. 野生动物:涉及自然保护区死亡个体疫病监测、濒危物种非正常死亡溯源等场景。重点排查禽流感病毒(H5N1)、非洲猪瘟病毒(ASFV)等人畜共患病原体。
2. 家畜家禽:覆盖养殖场突发性群体死亡事件调查,包括猪蓝耳病(PRRS)、新城疫(ND)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实验室确诊。同步开展抗生素残留监控与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估。
3. 实验动物:执行SPF级动物设施的生物安全审计,对异常死亡个体进行微生物质量复核。重点排除支原体污染、鼠肝炎病毒(MHV)等特定病原体感染。
4. 宠物诊疗:开展犬瘟热病毒(CDV)、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等致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对疑似中毒病例进行毒物靶向筛查。
检测方法
1. 病理学检查体系:采用标准化尸体剖检流程(PM40规程),结合大体病变评分系统(Gross Lesion Scoring)。组织样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显微病理诊断。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实现病原快速分型;二代测序(NGS)用于未知病原宏基因组分析;数字PCR(dPCR)提升低载量病毒定量精度;CRISPR-Cas12a系统开发现场快速检测方案。
3. 毒物分析流程:固相萃取(SPE)前处理结合UPLC-QTOF/MS非靶向筛查策略;建立有机磷农药GC-MS/MS数据库;采用微波消解-ICP-MS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ELISA试剂盒初筛黄曲霉毒素B1。
4. 微生物培养鉴定:配置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VITEK 2 Compact系统实现细菌自动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微生物快速分型。
检测仪器
1. 显微成像系统:配置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仪(20倍物镜),配合图像分析软件实现病变区域定量测量;荧光显微镜搭载冷CCD相机捕获特异性标记信号。
2. 分子诊断平台:实时荧光定量PCR仪(96孔模块)支持熔解曲线分析;纳米孔测序仪(MinION)实现现场病原基因组测序;微滴式数字PCR系统(ddPCR)提升绝对定量准确性。
3. 色谱质谱联用设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用于目标化合物定量;高分辨质谱(Q-Exactive Orbitrap)开展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GC/MS)分析挥发性毒物成分。
4. 元素分析装置:微波消解仪配套石墨消解罐完成样品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铅/镉/砷等重金属元素;原子吸收光谱仪(AAS)验证汞元素含量。
5. 微生物培养设备: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实时监测细菌生长曲线;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保障操作安全性;厌氧培养箱维持严格无氧环境。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