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品质深度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花茶品质检测需通过多维度指标评估其安全性及适饮性。核心检测项目涵盖感官特性、理化成分、微生物限量及污染物残留四大类。专业实验室依据GB/T22292-2008等标准实施系统化分析,采用色谱、光谱等精密仪器确保数据准确性,重点监控农药残留与重金属超标风险。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花茶品质评价体系包含5大类21项关键指标:
感官指标:干茶形态完整度(花瓣破损率≤15%)、色泽均匀度(色差仪ΔE≤3.0)、香气纯正度(电子鼻特征峰匹配度≥85%)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9.0%)、灰分总量(≤8.0%)、水浸出物(≥32%)、黄酮类物质(≥1.5mg/g)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霉菌酵母菌(≤100CFU/g)
农药残留:重点监控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3mg/kg)、有机磷类(毒死蜱≤0.1mg/kg)等48种农残
重金属污染:铅(≤5.0mg/kg)、镉(≤1.0mg/kg)、砷(≤2.0mg/kg)的限量控制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三类花茶产品:
单一花种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12种常见品种的整花或碎花制品
混合花茶:含两种及以上花卉原料的复配产品(花卉占比≥30%)
深加工制品:包括袋泡茶(滤袋迁移物检测)、浓缩花汁(固形物含量≥60%)、冻干花粉(水分≤5%)等特殊形态产品
检测方法
检测类别 | 标准方法 | 技术参数 |
---|---|---|
感官评定 | 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法 | 采用标准光源箱(D65光源),温度23±2℃环境进行双盲测试 |
农残分析 | GB 23200.113-2018气相色谱-质谱法 | 检出限0.01-0.05mg/kg,回收率75%-110% |
重金属检测 | GB 5009.12-2017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 铅检出限0.005mg/kg,RSD≤8% |
微生物检验 | GB 4789.15-2016霉菌酵母计数法 | 培养温度28±1℃,时间5-7天 |
检测仪器
Agilent 7890B气相色谱仪
配备ECD/NPD双检测器系统,可同时分析56种农药残留组分,柱温箱精度±0.01℃
Thermo iCAP RQ ICP-MS
采用碰撞池技术(KED模式),实现ppb级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RSD<3%
Sartorius MA37水分测定仪
卤素加热单元配合0.1mg精度天平,20分钟内完成样品水分测定
PEN3电子鼻系统
10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阵列,可建立香气指纹图谱数据库进行模式识别
Millipore微生物检测系统
集成膜过滤装置与恒温培养箱,满足无菌环境下的微生物限度检验需求
*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确保测量溯源性。实验室环境控制温度20±2℃、湿度50±5%,关键操作区域达到ISO Class 5洁净度标准。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