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猪肉质量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乳猪肉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需重点针对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及非法添加剂等风险指标进行系统化分析。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及GB2707-2016《鲜(冻)畜、禽产品》要求,从检测项目分类、样品采集规范、实验室分析技术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乳猪肉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包含5大类23项核心指标:
兽药残留类:涵盖抗生素(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合成抗菌剂(磺胺类、喹诺酮类)、抗寄生虫药(阿维菌素)及β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等12项指标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项必检项目
重金属污染:铅、镉、汞、砷4种元素的最大残留限量监测
理化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判定新鲜度,水分含量测定防止注水肉
非法添加剂:重点筛查工业染料(苏丹红)、防腐剂(亚硝酸盐超标)及镇静类药物(氯丙嗪)
检测范围
质量安全检测覆盖乳猪肉全产业链环节:
养殖环节样本:活体猪尿液/血液样本采集(β受体激动剂筛查)
屠宰加工阶段:胴体表面微生物拭子采样(沙门氏菌监测)
流通销售产品:冷鲜肉/冷冻肉肌肉组织取样(兽药残留分析)
加工制品检验:腊肉/香肠等深加工产品的复合型检测方案
特殊情形筛查:进口乳猪肉的疫病风险专项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
检测方法
实验室采用三级递进式分析技术体系:
快速筛查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β受体激动剂初筛)
ATP生物发光法(表面洁净度评估)
定量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四环素类抗生素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激素类残留物确证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
实时荧光PCR:食源性致病菌快速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耐药基因溯源分析
检测仪器
标准化实验室配备以下核心设备组:
色谱分析系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PLC-MS/MS):多残留同步检测系统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GC-Orbitrap MS):痕量污染物筛查平台
元素分析设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重金属超痕量分析精度达ppt级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砷/汞形态分析专用设备
微生物检测模块: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16小时完成致病菌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PCR):病原微生物核酸快速扩增装置
辅助设备组:
CEM脂肪测定仪:肌肉组织脂肪含量精准测定
Soxtec蛋白质分析系统:凯氏定氮法改进型装置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