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试验标准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9
高低温试验是评估产品在极端温度环境下性能稳定性的核心检测手段,主要依据GB/T2423.1-2008、IEC60068-2-1等国际及行业标准执行。检测需关注温度范围精度、保持时间、温变速率等关键参数,适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从检测项目、范围、方法及仪器四方面系统阐述技术规范与实施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高低温试验包含以下核心检测项目:
温度循环测试:评估产品在交替高低温环境下的耐受能力,典型参数包括-70℃至+150℃温度范围及≥5℃/min温变速率
极限温度保持测试:验证产品在标称极限温度(如-40℃/+85℃)下持续运行72小时的性能稳定性
热冲击测试:模拟产品在≤15秒内完成极端温度转换的适应性(如从-55℃至+125℃)
温度梯度测试:检测产品在不同温区(ΔT≥30℃)间的材料形变与功能衰减
结露防护测试:评估湿度控制精度(±3%RH)及防凝露设计有效性
检测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以下领域:
电子电器类:集成电路板、锂电池组、LED显示屏、通信基站设备
汽车零部件:ECU控制单元、传感器模块、车载显示屏、线束连接器
航空航天:机载电子设备、卫星组件、航空液压系统密封件
工业设备:PLC控制器、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变频驱动器
材料科学: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合金焊接点、特种涂层附着力
检测方法
标准试验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预处理阶段:将样品置于23±5℃/50±10%RH环境平衡24小时(依据IEC 60068-1:2013)
温度设置阶段:
高温段:以≤3℃/min速率升至设定值(允差±2℃)
低温段:以≤1℃/min速率降至设定值(允差±3℃)
保持阶段:
常规测试维持时间≥产品热平衡时间的1.5倍(最低2小时)
加速老化测试按Arrhenius方程计算等效时长
功能监测阶段:
实时记录电压/电流波动(采样频率≥10Hz)
机械结构尺寸变化量测(分辨率0.01mm)
恢复阶段:在标准大气条件下静置4小时后进行最终性能验证
检测仪器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如下:
高低温试验箱:
温度范围:-70℃至+180℃(液氮辅助制冷型)
均匀度:≤2℃(空载状态GB/T 5170.2-2017)
波动度:±0.5℃/15min(恒定阶段)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32位AD转换精度/0.05%读数精度
支持热电偶/RTD/电压/电流多信号输入
红外热像仪:
热灵敏度≤0.03℃@30℃
空间分辨率640×480像素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