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病性病原菌侵染动态检测
发布时间:2025-06-27
植物抗病性病原菌侵染动态检测通过定量分析病原菌侵染进程与植物防御响应,评估作物抗病能力。核心检测要点包括病原菌生物量追踪、侵染结构观察、植物防御酶活性监测及抗病基因表达分析,为抗病育种与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病原菌生物量定量:采用qPCR技术检测病原菌特异性基因拷贝数,灵敏度达0.01pg/μL DNA,动态范围为10²~10⁸拷贝数/样本
侵染菌丝观察:利用荧光染色显微技术统计单位面积侵染点密度,分辨率0.5μm,可量化孢囊形成率与附着胞分化比例
过敏性反应(HR)监测:测定病斑面积占比及细胞坏死速率,时间分辨率达5分钟/帧,精确记录HR发生时间窗
防御酶活性检测: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酶动力学分析,检测限0.01U/mg prot,温度控制±0.5℃
抗病基因表达谱:基于RNA-Seq技术分析PR蛋白基因表达量,覆盖200+抗性相关基因,测序深度≥20M reads/样本
水杨酸信号通路:HPLC-MS/MS定量SA、JA激素浓度,检出限0.1ng/g FW,保留时间偏差<0.1min
气孔防御响应:显微成像系统记录气孔开度变化,测量精度±0.5μm²,时间序列间隔30s
胞间活性氧爆发:化学发光法检测H₂O₂峰值浓度,灵敏度1nmol/g FW,时间动态曲线采样频率1Hz
细胞壁强化监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木质素特征峰1170cm⁻¹强度变化,光谱分辨率4cm⁻¹
系统获得抗性(SAR):嫁接传递实验验证抗性扩散范围,接合成功率≥95%,抗性传递距离记录精度1mm
检测范围
粮食作物抗性评价:水稻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等主要病害侵染进程建模,覆盖苗期至灌浆期关键生长阶段
经济作物病原互作:棉花黄萎病菌侵染动态谱构建,重点监测维管束定殖速率与毒素扩散路径
蔬菜病害系统:番茄晚疫病侵染热点定位,实现叶片、茎秆、果实多部位同步监测
果树抗病资源筛选:苹果轮纹病皮层侵染深度测量,年周期内重复检测≥3次
林木病原响应:松材线虫萎蔫病木质部堵塞速率量化,检测样本直径范围1~30cm
药用植物防御:三七根腐病抗性等级划分,依据病原菌侵染率与皂苷积累相关性
转基因抗性验证:转入抗病基因作物接种后72小时关键响应窗口监测
生物农药效果:拮抗菌株对灰葡萄孢侵染抑制率的动态评估
抗病育种材料:杂交后代群体接种后病指分级,单批次检测容量≥200株系
设施农业预警:温室黄瓜霜霉病流行曲线构建,空间分辨率达单株定位
检测标准
ISO 16140-3:2021 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病原微生物定量检测流程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ASTM E1758-95(2020) 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生物量测定标准指南
GB/T 36812-2018 转基因植物抗病性检测标准
ISO 21427-2:2006 植物防御酶活性分光光度测定法
GB/T 38581-2020 植物抗病虫性评价导则
OEPP PP 1/135(4) 杀菌剂抗性监测标准方案
GB/T 17980.54-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抗病性测定
ISO 22030:2005 植物基因表达RT-qPCR检测规范
GB/T 34819-2017 林木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检测仪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配备488/561nm双激发通道,实现病原菌GFP标记侵染过程三维重构,Z轴分辨率0.8μm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搭载多色检测系统,同步监测病原菌生物量与植物防御基因表达,温控精度±0.1℃
活体分子成像系统:基于生物发光报告基因,非侵入式追踪病原菌扩散路径,空间分辨率50μm
微滴数字PCR系统:绝对定量病原菌低丰度侵染,检测下限0.001%病原DNA占比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整合红外热成像与多光谱扫描,每小时可完成500株样本的早期病斑识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同步检测12种植保素含量,质量精度<3ppm
细胞电阻抗分析仪:实时监测病原侵染导致的细胞膜完整性变化,频率范围10Hz~10MHz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