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次生代谢试验分析
发布时间:2025-06-27
本文章阐述抗病次生代谢试验分析的专业检测方法,重点涵盖次生代谢物的定量、活性评估及标准化流程,涉及植物病理学、药学等领域的核心检测参数和应用范围,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酚含量测定:检测植物提取物中酚类化合物浓度,参数包括检测范围0.5~100 mg/g、精度±0.1 mg/g、使用福林酚试剂法进行定量分析
黄酮类定量分析:评估黄酮类代谢物在抗病中的作用,参数包括紫外光谱法测量波长510 nm、线性范围0.1~50 μg/mL、回收率95~105%
生物碱含量检测:测定生物碱如尼古丁的抗病活性成分,参数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限0.01 μg/mL、标准曲线R²≥0.99
萜类化合物分析:定量类萜化合物如单萜和二萜的生物活性,参数包括气相色谱法分离温度60~300℃、相对标准偏差≤2%、定量范围0.05~500 ppm
皂苷含量测定:检测皂苷类代谢物的抗病效能,参数包括分光光度法在560 nm波长测量、检测灵敏度0.05 mg/mL、重复性误差±1%
抗氧化活性测试:评估代谢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参数包括DPPH法吸光度测量517 nm、IC50值计算方法、精度±0.5 μM
抗菌活性评估:测试代谢物对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参数包括琼脂扩散法测量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0.1~100 μg/mL、平行试验重复3次
抗真菌活性分析:检测代谢物对真菌的抑制效果,参数包括孢子萌发试验观察时间0~72小时、半数有效浓度(EC50)计算、精度±0.2 μg/mL
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全面分析次生代谢物谱,参数包括主成分分析(PCA)数据处理、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0、检出限0.001 μg/g
基因表达相关性检测:评估代谢物与抗病基因的关联,参数包括实时PCR法Ct值测量、基因表达倍数变化计算、标准偏差≤5%
检测范围
农作物类:涵盖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病害防治研究
药用植物提取物:包括人参、黄芪等草药,评估其药用成分的抗病活性及稳定性
功能性食品原料:如绿茶提取物、浆果类产品,分析其保健功能相关的代谢物含量
草药制剂产品:涉及复方中药制剂,检测其标准化生产中的抗病成分一致性
化妆品天然成分:如芦荟提取物、精油类原料,用于皮肤抗病功效的安全评估
生物农药开发:检测微生物源农药的抗病代谢物,支持环保型农药的研发验证
植物精油产品:涵盖薄荷油、桉树油等,分析挥发油中的抗病活性化合物
微生物发酵产物:包括乳酸菌发酵液,评估其产生的抗菌肽等次级代谢产物
动物饲料添加剂:如中草药添加剂,检测其在畜牧业中的抗病调控作用
环境修复材料:涉及抗病植物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分析代谢物的生态效应
检测标准
依据ISO 20776-1规范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ASTM E2149标准用于抗微生物材料定量分析
ISO 10993-5指导生物相容性相关的毒性评估
GB/T 5009.3-2016食品中总酚含量测定标准
GB/T 22244-2008植物提取物黄酮类检测规范
ISO 5725-2规定分析方法精度和准确度要求
GB/T 19426-2003药材和饮片生物碱含量检测
ASTM D6866测定生物基材料中的碳含量
GB/T 35828-2018功能性食品抗氧化活性评价
ISO 17025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合规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定量代谢物如黄酮类、生物碱,功能包括流动相梯度优化、峰面积积分精度0.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如萜类功能,包括质量扫描范围50~800 m/z、定性定量功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总酚、皂苷等吸光度参数,功能包括波长扫描190~800 nm、比色杯光程10 mm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抗氧化活性相关荧光标记功能,包括激发发射光谱设置、灵敏度0.01 RFU
核磁共振波谱仪:全面代谢组学结构鉴定功能,包括氢谱碳谱分析、分辨率0.1 Hz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评估基因表达与代谢物关联功能,包括循环阈值测量、熔解曲线分析
酶标仪:快速检测抗菌抗真菌活性功能,包括波长选择490~630 nm、孔板自动读数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