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病性鉴定检测试验
发布时间:2025-06-27
植物抗病性鉴定检测试验通过系统化方法评估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涵盖病原接种、抗性表型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等核心环节,为作物育种和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关注抗病等级划分、病程进展监控及抗性遗传机制解析等关键技术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病原接种试验:采用喷雾法/注射法接种病原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控制在1×10⁵~5×10⁶ CFU/mL,接种后维持95%RH湿度环境
病斑面积测定:使用叶面积扫描仪测量病斑占比,精度达0.01mm²,统计扩展速率(mm²/24h)
过敏性反应检测:记录HR细胞坏死时间点,测定离子渗漏值(μS/cm·h)及活性氧爆发强度
系统获得抗性诱导:水杨酸(SA)处理浓度梯度0.1-1.0mM,监测PR蛋白表达量变化
抗病基因表达分析:qRT-PCR检测NBS-LRR类基因转录水平,引物扩增效率90%-110%
木质素沉积观测: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显微成像系统量化维管束木质化程度(%)
防御酶活性检测:包括POD(愈创木酚法)、PPO(邻苯二酚法)、PAL(L-苯丙氨酸法),酶活单位U/g·FW·min
植保素定量分析:HPLC测定紫檀素/豌豆素含量,C18色谱柱流速1.0mL/min,检测限0.01μg/g
抗病等级评估:按病斑占比分级(0级:无病斑;9级:>75%),结合病情指数公式∑(病级×叶数)/(最高级×总叶数)×100
病程相关蛋白检测:Western blot分析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表达量,抗体稀释比1:5000
气孔免疫响应观测:表皮印痕法统计气孔开度(μm²),测定病菌侵染后关闭响应时间(min)
根系抗性检测:伤根接种法测定根腐病抗性,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褐变)至4级(全根腐烂)
检测范围
粮食作物类: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抗性鉴定,涵盖籼粳稻杂交后代材料
经济作物类: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抗性评价,包括陆地棉与海岛棉种质资源
茄科蔬菜类: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抗性筛选,针对含Ph-2/Ph-3基因品系
十字花科类:白菜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抗性测试,重点监测细胞壁增厚程度
果树类: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抗性检测,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法
林木类:杨树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抗性评估,幼苗期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
药用植物类:人参根腐病(Fusarium solani)抗性分析,设置土壤接种浓度梯度
花卉类:月季黑斑病(Diplocarpon rosae)抗性鉴定,采用国际标准ADR分级体系
薯类作物: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离体块茎接种检测,评估病斑深度(mm)
豆科类: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抗性测试,统计根瘤虫卵密度(个/g根系)
禾本科牧草:黑麦草冠锈病(Puccinia coronata)抗性监测,病斑型分级(0-4型)
设施栽培作物: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抗性评价,人工气候室控温18-22℃
检测标准
ISO 21468:2020 植物病害抗性田间评价规范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抗病性检验规程
ISTA 7-013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抗病性检测指南
GB/T 19557.7-2017 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 抗病性
EPPO PP 1/257 欧洲植物保护组织抗性监测方案
NY/T 1248.4-2016 蔬菜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ASTM D8412-22 林木抗病性实验室评价标准
GB/T 2930.10-2017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抗病虫检测
ISO 22030:2005 植物生物技术 转基因作物抗病性评价
NY/T 3082-2017 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技术规范
检测仪器
全自动孢子捕捉仪:配备40μm孔径滤膜,实现病原孢子浓度定量(个/m³),连续监测侵染压力
植物表型成像系统:整合VIS/NIR多光谱成像,自动计算病斑面积占比及叶绿素衰减指数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用GFP标记病原菌,三维重建侵染过程,空间分辨率0.2μm
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仪:96孔板同步检测8种抗病基因表达,熔解曲线分析精度±0.1℃
植物胁迫响应监测平台:集成气孔导度仪(测量精度±2%)与叶温热成像(分辨率0.02℃)
全自动酶标仪:紫外/可见光双模式检测,完成96样本PPO/POD酶活并行测定(波长290nm/470nm)
显微操作注射系统:精密控制接种体积(0.1-10μL),实现单细胞尺度病原导入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