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3
牛蒡子检测涵盖性状鉴别、理化指标、有效成分、安全卫生等多维度分析。关键检测包括水分、灰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牛蒡苷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控制,依据《中国药典》、ISO、GB等国内外权威标准执行,确保药材质量安全有效。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性状鉴别:观察颜色、形状、尺寸、表面纹理及气味特征,依据《中国药典》通则进行形态学鉴定。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105℃恒重)或甲苯共沸法,控制水分含量≤9.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检测:马弗炉550℃灼烧至恒重,限量≤7.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灰分经10%盐酸处理过滤灼烧,限量≤2.0%(通则2302)。
浸出物测定: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15.0%,醇溶性浸出物(70%乙醇热浸法)≥20.0%(通则2201)。
重金属残留:铅(Pb)≤5.0mg/kg、镉(Cd)≤1.0mg/kg、砷(As)≤2.0mg/kg、汞(Hg)≤0.2mg/kg(通则2321/ICP-MS法)。
农药多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六六六、滴滴涕等33种有机氯农药,总量≤0.2mg/kg(通则2341)。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FLD)测定B1≤5μg/kg,总量≤10μg/kg(通则2351)。
牛蒡苷含量测定:HPLC-UV法,色谱柱C18(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280nm,含量≥5.0%(通则0512)。
微生物限度:需氧菌总数≤10⁴CFU/g,霉菌酵母菌总数≤10²CFU/g,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通则1105/1106)。
挥发油测定:水蒸气蒸馏法(通则2204),测定含量≥0.5%(mL/g)。
酸值/过氧化值:针对牛蒡子油,酸值≤3.0mg KOH/g,过氧化值≤10.0mmol/kg(通则0713/2303)。
检测范围
中药材原料:牛蒡子原药材采收后初加工品,检测农残、性状及水分杂质。
饮片产品:炒牛蒡子、酒牛蒡子等炮制品,重点监控炮制后苷类成分变化及焦糊物。
提取物粉末:牛蒡子水提物、醇提物浓缩粉,检测溶剂残留、重金属及牛蒡苷转移率。
保健食品:含牛蒡子成分的胶囊、片剂、颗粒剂,检测功效成分含量与崩解时限。
食品添加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油脂制品,测定酸值与过氧化值控制指标。
化妆品原料:应用于祛痘类护肤品的牛蒡提取液,检测微生物与重金属镍铬限量。
兽药制剂:含牛蒡子的动物用清热解毒散剂,检测黄曲霉毒素B1及非法添加物。
饲料添加剂:改善畜禽肠道功能的牛蒡子粕,检测霉菌毒素及沙门氏菌污染。
出口备案产品:依据目标国标准强化菊酯类农药及二氧化硫残留检测。
临床研究用药:新药研发中牛蒡子配方颗粒,进行指纹图谱一致性评价。
跨境电商商品:进口牛蒡子保健茶包,验证原产地标识与污染物合规性。
药用辅料:牛蒡子油作为软膏基质,检测酸败度与微生物负荷。
检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牛蒡子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基准方法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 5009.1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 5009.19-2008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ISO 4833-1:2013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 微生物计数水平法
ISO 21527-1:2008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 酵母和霉菌计数
USP <561> Articles of Botanical Origin 植物源性药品通则
EP 10.0 Monograph Fructus Arctii 欧洲药典牛蒡子专论
GB/T 31773-2015 中药薄层色谱法操作规范
GB/T 35844-2018 中药水分活度测定法
NY/T 761-2008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UV/DAD):配备C18色谱柱及紫外检测器,用于牛蒡苷、牛蒡苷元等木脂素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检出限0.01μg/mL。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GC-MS/MS):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定量检测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356种农药残留,定量限0.001-0.01mg/kg。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用于铅、砷、镉、汞等20种重金属元素痕量检测,分辨率0.3-0.7amu,检出限0.01-0.1μg/k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基于牛蒡苷在280nm特征吸收,进行快速含量筛查,波长范围190-1100nm,带宽≤2nm。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集成薄膜过滤法和显色培养基技术,自动判读需氧菌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检测时间缩短至24-48小时。
自动水分测定仪:卤素灯加热单元,称重精度0.001g,符合药典105℃恒重要求。
马弗炉:灰化温度范围0-1000℃,温控精度±5℃,用于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控制20-60℃±1℃,湿度范围40-95%RH±5%,满足微生物限度培养环境要求。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PLC-QTOF):建立牛蒡子指纹图谱,质量精度<1ppm,用于真伪鉴别及非法添加筛查。
红外光谱仪(FTIR):ATR附件直接测定粉末样品,4000-400cm⁻¹波数范围,识别掺伪及炮制品特征。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火焰/石墨炉双模式,测定铜、锌等微量元素,检出限ppb级。
薄层色谱成像系统:配备254nm/365nm双波长紫外灯及可见光源,支持药典规定的薄层色谱鉴别。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