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项目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1
食用菌项目检测涵盖理化指标、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残留及农药残留等核心内容,通过标准化方法确保产品安全性与品质合规性。重点包括水分含量、菌落总数、铅砷镉限量及有机磷类农药筛查等关键指标分析,严格遵循GB5009系列与ISO21527等国内外标准体系。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食用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1.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鲜品≤92%、干制品≤13%)、灰分含量(干基≤8%)、蛋白质含量(鲜品≥2.0g/100g)、粗纤维测定(干品≤15%)及多糖含量分析(药用菌种≥20%)
2.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即食产品≤10⁴CFU/g)、大肠菌群(MPN≤3.0)、霉菌酵母计数(干制品≤10³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3. 重金属残留:铅(≤0.5mg/kg)、砷(≤0.5mg/kg)、镉(≤0.2mg/kg)、汞(≤0.1mg/kg)四大元素限量控制
4. 农药残留:有机磷类(敌敌畏/毒死蜱等)、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及杀菌剂(多菌灵/百菌清等)共48项农残筛查
5. 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分析(必需氨基酸占比≥40%)、维生素B/D族含量测定、矿物质元素(铁/锌/硒)生物有效性评估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食用菌类别:
1. 栽培品种:香菇(Lentinula edodes)、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等32个常见商业品种
2. 野生品种: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牛肝菌(Boletus edulis)、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等需特别标注地理来源的珍稀品种
3. 产品形态:鲜品(采收后72小时内)、干制品(水分≤13%)、罐头制品(商业无菌要求)、冻干产品(复水率≥80%)、深加工制品(调味即食/提取物等)
4. 特殊品类:有机认证产品(农残不得检出)、富硒强化产品(硒含量≥0.15mg/kg)、功能性提取物(β-葡聚糖纯度≥70%)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依据下列方法体系执行:
1. 理化指标测定: - 水分含量: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第一法 - 灰分测定:GB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测定》高温灼烧法 - 蛋白质分析:GB 5009.5-2016凯氏定氮法 - 多糖提取:QB/T 4356-2012《食用菌多糖测定方法》
2. 微生物检验: - 菌落总数:GB 4789.2-2016平板计数法 - 大肠菌群:GB 4789.3-2016 MPN法 - 霉菌酵母:GB 4789.15-2016稀释平板法 - 致病菌筛查:GB 29921-2021预包装食品限量标准
3. 重金属检测: - ICP-MS法:GB 5009.268-2016《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 原子吸收法:GB 5009.12-2017铅测定石墨炉法 - 原子荧光法:GB 5009.11-2014砷形态分析
4. 农残分析: - GC-MS/MS法:GB 23200.113-2018有机磷类测定 - LC-MS/MS法:GB 23200.121-2021拟除虫菊酯类筛查 - QuEChERS前处理:SN/T 4655-2016出口食品农残快速检测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下列精密分析设备:
1. 基础设备: - FA2004N电子天平(精度0.1mg) - DHG-9070A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1℃) - RE-52AA旋转蒸发仪(真空度≤5mbar) - UV-2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0.3nm)
2. 微生物设备: - BSC-1500II生物安全柜(HEPA H14级) - LRH-250生化培养箱(温度均匀性±0.5℃) - 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 Milliflex Quantum快速微生物检测仪
3. 重金属分析: - iCAP Qc ICP-MS质谱仪(检出限ppt级) - PinAAcle 900T原子吸收光谱仪 - AFS-9330原子荧光光度计 - Milestone DMA-80直接测汞仪
4. 色谱质谱联用: - Agilent 8890-7000D三重四极杆GC-MS/MS - Waters Xevo TQ-S micro UPLC-MS/MS - Thermo Vanquish Horizon UHPLC系统 - Shimadzu Nexera X2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所有设备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参与LGC国际能力验证计划,年维护频次≥2次以确保测量溯源性。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