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1
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环节。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系统阐述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8类重点监测项目及其限量标准;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等主流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操作规范;明确样品前处理关键步骤及质量控制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农药残留检测涵盖八大类重点监控物质:有机磷类(敌敌畏、乐果等)、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氨基甲酸酯类(克百威、涕灭威等)、新烟碱类(吡虫啉、噻虫嗪等)、三唑类(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有机氯类(六六六、滴滴涕等)、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乙烯利等)。其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检出率占总量65%以上。
限量标准执行GB 2763-2021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如菠菜中毒死蜱限量为0.1 mg/kg,柑橘类水果中联苯菊酯限量为0.05 mg/kg。高风险农药如克百威实行0.01 mg/kg的严格阈值。
检测范围
监测对象覆盖6大类农产品:叶菜类(菠菜、生菜等)、根茎类(胡萝卜、马铃薯等)、瓜果类(黄瓜、番茄等)、芸薹属蔬菜(西兰花、甘蓝等)、浆果类(草莓、葡萄等)及柑橘属水果(橙子、柚子等)。其中叶菜类和浆果类因表面积大且表皮渗透性强,成为重点监测品类。
特殊基质样品需针对性处理:含色素样品(紫甘蓝)需增加净化步骤;高糖分样品(葡萄)需优化提取溶剂比例;含蜡质层样品(苹果)采用低温超声辅助萃取。
检测方法
标准方法体系包含三个层级:第一法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适用于挥发性农药分析;第二法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专用于热不稳定化合物;第三法为快速筛查法(酶抑制率法),用于现场初筛。
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改良方案:乙腈提取→PSA/C18/GCB复合吸附剂净化→离心浓缩→溶剂置换。针对脂溶性农药增加GPC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步骤。
质量控制实施双盲样考核:每批次插入10%质控样(加标回收样和空白对照),回收率应控制在70%-120%,RSD≤15%。
检测仪器
核心分析设备包括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 7890B-7000D)、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HPLC 1290 Infinity II)及高分辨质谱仪(Q-TOF 6545)。其中GC-MS/MS对有机磷类的检出限可达0.001 mg/kg。
辅助设备配置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AutoSPE XT)、冷冻离心机(CR22N)及氮吹浓缩仪(TurboVap LV)。实验室环境需满足温度23±2℃、湿度≤60%的恒温恒湿条件。
仪器校准执行JJG 705-2014规程:质量轴校准采用全氟三丁胺(PFTBA),保留时间校准使用烷烃标准溶液(C8-C40),响应值校准通过梯度浓度标准品实现。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