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1
碳酸饮料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重点针对理化指标、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及污染物残留等项目进行专业分析。检测过程严格遵循GB/T10792等国家标准规范,通过精密仪器对二氧化碳容量、糖分含量、防腐剂使用量等核心指标实施定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碳酸饮料核心检测项目包含四大类:
1. 理化指标:pH值、可溶性固形物(糖度)、二氧化碳容量(20℃)、总酸度(以柠檬酸计)、相对密度
2.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
4. 污染物残留:铅/砷/镉重金属元素、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DEHP/DINP)、农药残留(有机磷/拟除虫菊酯)
特殊产品需增加特征项目检测:含乳碳酸饮料需测蛋白质含量;果汁型产品需测原果汁含量;功能型饮料需测咖啡因/牛磺酸含量。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各类碳酸饮料产品:
1. 按风味分类:可乐型、果味型(橙味/柠檬味)、乳蛋白型
2. 按功能分类:普通碳酸饮料、运动型碳酸饮料(电解质补充型)、能量补充型
3. 按包装形式:易拉罐装(铝罐/马口铁罐)、PET瓶装、玻璃瓶装
4. 特殊品类:低糖/无糖型(使用代糖添加剂)、含气矿泉水
需特别关注进口产品是否符合GB 71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规定要求。
检测方法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执行规范检测流程:
1. 二氧化碳测定:GB/T 12143.1-2019《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测定》压力法
2. 甜味剂分析:GB 5009.28-20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腐剂与甜味剂
3. 重金属检测:GB 5009.268-201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4. 微生物检验:GB 4789系列标准规定培养法与PCR快速检测法结合
5. 塑化剂筛查:GB 31604.30-201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特殊成分采用专属方法:咖啡因测定执行GB 5009.139-2014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备专业级分析设备:
1. 气体分析系统:全自动二氧化碳测定仪(精度±0.05%vol)
2. 色谱设备: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气相色谱仪(带FID/NPD检测器)
3. 光谱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4. 基础理化设备:数字式折光仪(Brix值测量)、精密pH计(分辨率0.01pH)
5. 微生物设备: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实时荧光PCR仪
辅助设备包含超声波提取器、高速离心机(≥12000rpm)、超纯水系统(18.2MΩ·cm)等配套装置。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