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检测
发布时间:2025-03-31
鱼皮检测是水产品质控体系的重要环节,重点针对理化指标、微生物污染及有害物质残留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涵盖原料皮完整性评估、加工过程污染物监控及成品卫生指标验证三大维度,需依据GB5009系列标准实施理化测试,参照SN/T标准完成微生物培养鉴定,采用ICP-MS技术进行重金属痕量检测。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鱼皮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理化指标:水分活度(Aw值)测定(GB 5009.3-2016)、粗蛋白含量(凯氏定氮法)、脂肪氧化值(TBA法)、pH值稳定性测试
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GB 4789.2)、大肠菌群(MPN法)、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培养
重金属残留:铅/镉/汞/砷总量测定(GB 5009.268-2016),甲基汞形态分析(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
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残留量(分光光度法)、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HPLC检测
感官评价:表皮完整性分级(目视法)、弹性模量测定(质构仪)、异味物质筛查(电子鼻系统)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场景:
原料分类:海水鱼皮(三文鱼/鳕鱼/金枪鱼)、淡水鱼皮(罗非鱼/鲈鱼/鲶鱼)的物种鉴别与品质分级
加工阶段:盐渍处理后的渗透压平衡度、干燥工艺的水分迁移速率、灭菌工序的热穿透验证
成品类型:即食鱼皮脆片的水分活度控制、胶原蛋白提取物的分子量分布、药用辅料的生物负载量验证
:过敏原(鱼类特异性蛋白)ELISA检测、辐照处理残留物(2-十二烷基环丁酮)GC-MS分析
检测方法
色谱技术群组:
高效液相色谱(HPLC):用于合成色素(柠檬黄/胭脂红)定量分析,色谱柱选用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体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挥发性盐基氮(TVB-N)测定采用顶空进样模式,特征离子扫描范围m/z 40-300
光谱分析体系:
原子吸收光谱(AAS):铅镉元素检测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特征波长分别为283.3nm和228.8nm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多元素同步分析采用内标校正法,铑元素作为内标物
:
实时荧光PCR:鱼类物种溯源通过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扩增,引物退火温度58±1℃
微生物快速检测:ATP生物发光法用于加工设备表面清洁度验证,检出限≤1 RLU/cm²
检测仪器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HPLC-QqQ):多农残筛查采用MRM模式,驻留时间50ms/通道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胶原蛋白特征氨基酸(羟脯氨酸/甘氨酸)定量分析,分离柱温控精度±0.1℃
:
质构剖面分析仪(TPA):穿刺测试探头直径2mm,测试速率1mm/s,触发力5g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