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3
本文系统阐述鱼腥草检测技术要求,涵盖关键检测项目、适用范围及标准规范。重点关注重金属、农残及活性成分等核心指标检测,详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专业设备应用方法,依据GB 2763等国家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甲基硫菌灵残留量:测定范围0.01-5.0mg/kg,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
重金属铅含量:检出限0.05mg/kg,微波消解-AAS检测法
癸酰乙醛含量:HPLC-UV检测波长284nm,线性范围2-200μg/mL
总黄酮测定:分光光度法检测,芦丁标准品对照
微生物总数:营养琼脂培养法,培养温度30±1℃
沙门氏菌检测:参照GB 4789.4标准方法
二氧化硫残留:蒸馏滴定法,检测下限10mg/kg
有机磷农药残留:GC-FPD检测器,17种化合物同步分析
水分含量:105℃恒重法,允许偏差±0.5%
灰分测定:550℃马弗炉灼烧法,恒重时间≥4h
挥发油提取率:水蒸气蒸馏法,收集时间≥6h
镉含量检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限0.001mg/kg
检测范围
鲜品原料:检测采收期重金属迁移规律
干燥制品:监控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超微粉末:分析粒径分布对有效成分溶出影响
口服液制剂:检测防腐剂苯甲酸钠残留
中药配方颗粒:建立特征图谱一致性评价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含量及崩解时限测定
提取物浓缩液:检测有机溶剂残留量
外用药膏:微生物限度及重金属总量控制
冷链运输品:检测贮藏温度对品质的影响
土壤种植基质:重金属本底值监测
发酵制品:检测发酵过程中菌群变化
包装材料:检测塑化剂迁移量
检测标准
GB 2763-2021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12-2017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34-2016 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
ChP 2020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
ISO 21527-2008 霉菌酵母计数
GB 4789.15-2016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30987-2020 植物中游离氨基酸测定
ISO 4833-1-2013 微生物计数法
GB 23200.121-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检测
GB/T 35876-2018 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检测
EP 10.0 药用植物专论
JP XVII 生药重金属限量标准
检测仪器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备EI源和NCI源双重电离模式,实现208种农残同步筛查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2.1×100mm,1.7μm),流速0.3mL/min,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分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采用碰撞反应池技术,检测72种元素,分辨率>10000
冷冻研磨粉碎机:液氮低温环境(-196℃)处理样品,防止热敏成分降解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配备C18/HLB混合吸附柱,实现批量样品前处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光学系统,波长范围190-1100nm,用于总黄酮含量测定
微波消解系统:40位高通量转子,最高温度300℃,压力150bar
激光粒度分析仪:干湿法双模式,测量范围10nm-3500μm
厌氧培养箱:三气混合系统(85%N₂/10%H₂/5%CO₂)
超低温冷冻干燥机:冷阱温度-85℃,真空度≤10Pa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