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30
保健品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需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对成分含量、污染物及功能性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核心检测项目包括有效成分鉴定、微生物限度、重金属残留及非法添加物筛查等,通过精准的实验室技术与仪器设备确保结果客观可靠。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保健品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六大核心检测模块: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量化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活性物质(如黄酮类、皂苷类)及益生菌活菌数等核心功能成分
微生物污染控制:涵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及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检测
重金属残留分析:重点监控铅、砷、汞、镉等有毒元素的迁移污染风险
农药残留筛查:针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63种常见农残进行痕量检测
非法添加物鉴别:通过质谱数据库比对识别违禁添加的西药成分(如降糖类二甲双胍/降压类硝苯地平)
理化指标验证:包括水分活度、酸价过氧化值稳定性及崩解时限等关键参数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体系覆盖四大类保健品:
形态分类产品:片剂/胶囊/粉剂/口服液/软糖等不同剂型的全项检验
原料来源产品:植物提取物(人参/灵芝)、动物源性成分(鱼油/蜂胶)及合成营养素的专项检测
功能宣称产品: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改善睡眠等功能指向性产品的靶向分析
跨境流通产品:进口保健食品需同步满足原产国标准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双重要求
检测方法
实验室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化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水溶性成分的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用于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活性物质的定性定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实现ppb级重金属元素的精准检测
实时荧光PCR技术:特异性鉴别动物源性成分及转基因原料的使用情况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筛查黄曲霉毒素等生物毒素污染风险
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严格执行《中国药典》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规程
检测仪器
核心实验设备配置包括: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MS/MS):具备高灵敏度特征离子扫描功能,可完成200+种非法添加物的同步筛查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精确测定18种氨基酸组成比例
激光粒度分析仪:评估粉剂类产品的粒径分布及溶解特性参数
稳定性试验箱:模拟高温高湿环境进行加速试验验证产品保质期可靠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用于原料真伪鉴别及掺假物质快速识别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完成抗氧化活性(SOD/GSH-Px)等功能性指标的生物评价实验
所有检测流程严格遵循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技术要求规范执行。
*本文所述方法及标准更新至2023年第三季度现行有效版本*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