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乳质量全面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马乳质量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及营养评价的核心环节。本文依据国家标准及国际规范体系,系统阐述马乳的理化指标、微生物安全、污染物残留等关键检测项目。重点解析蛋白质含量测定、菌落总数检验、重金属筛查等技术流程,涵盖生鲜乳至加工制品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马乳质量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理化指标:蛋白质(≥2.0g/100g)、脂肪(1.5-2.5%)、乳糖(6.0-7.5%)、水分(≤88%)、酸度(12-18°T)、冰点(-0.550~-0.515℃)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5×10⁵ CFU/mL)、大肠菌群(≤1 CFU/mL)、沙门氏菌(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 CFU/mL)
污染物残留:铅(≤0.05mg/kg)、镉(≤0.01mg/kg)、汞(≤0.01mg/kg)、黄曲霉毒素M1(≤0.5μg/kg)
抗生素残留:β-内酰胺类(检出限0.5μg/kg)、四环素类(检出限10μg/kg)、磺胺类(检出限5μg/kg)
感官评价:色泽(乳白/微黄)、组织状态(均匀流体)、气味(固有奶香)、杂质度(≤4mg/kg)
检测范围
类别 | 具体对象 |
---|---|
生鲜马乳 | 牧场直采原奶、冷链运输中间品 |
加工制品 | 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发酵乳制品 |
原料乳 | 奶粉基料、奶酪原料、冰品原料 |
特殊用途产品 | 婴幼儿配方乳基料、医用营养制剂原料 |
检测方法
凯氏定氮法:依据GB 5009.5-2016测定粗蛋白含量,消化温度420℃±5℃,蒸馏时间6±0.5分钟
索氏提取法:按GB 5009.6-2016进行脂肪测定,乙醚提取时间≥16小时循环次数≥20次
平板计数法:执行GB 4789.2-2022菌落总数测定,培养条件30℃±1℃持续72±3小时
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GB 5009.12-2023测定铅含量,灰化温度500℃±25℃,特征谱线283.3nm
酶联免疫法:依据SN/T 2534-2019筛查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标仪读取波长450nm±10nm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GB 5009.24-2016检测黄曲霉毒素M1,色谱柱C18(4.6×250mm,5μm),流速1.0mL/min
检测仪器
全自动乳成分分析仪
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脂肪/蛋白质/乳糖/总固形物四联指标,测量精度±0.0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配备NIST数据库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筛查,检出限达0.001mg/kg级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多元素同步分析系统可同时测定15种重金属元素,RSD≤3%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基于ATP生物发光原理实现菌落总数即时检测(15分钟出结果)
流式细胞仪
应用荧光标记技术进行致病菌快速分型鉴定,通量达10000细胞/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32种抗生素多残留同步分析系统,动态线性范围0.1-100μg/kg
冷冻离心机
-20℃低温分离系统用于体细胞计数前处理(转速3000rpm×15min)
冰点渗透压仪
热电偶精密测量系统分辨率达0.001℃,符合ISO/IDF标准方法要求
激光粒度分析仪
Mie散射原理测定酪蛋白胶束粒径分布(测量范围0.01-3500μm)
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动态pH监测系统用于酸度值测定(精度±0.01pH单位)
微波消解仪
CEM Mars6系统支持64位样品同步消解(最高温度300℃±5℃)
生物安全柜
A2型二级防护系统保障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性(下降风速0.38m/s±10%)
超纯水系统
18.2MΩ·cm@25℃水质满足痕量分析需求(总有机碳≤3ppb)
恒温恒湿培养箱
温度波动度±0.5℃,湿度偏差±3%RH满足标准培养条件要求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
Sartorius CPA225D天平重复性误差≤0.1mg满足精密称量需求
超声波清洗器
40kHz高频振荡系统用于实验器具深度清洁(功率密度≥0.5W/cm²)
氮吹浓缩仪
12位平行浓缩系统用于前处理样品富集(控温范围30-80℃)
-86℃超低温冰箱
TwinGuard双压缩机系统保障样品长期储存稳定性(温度波动±3℃)
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
Tecan Infinite M200 Pro酶标仪支持96/384孔板高通量检测模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A1R HD25系统实现微生物三维成像及活细胞动态观察(分辨率120nm)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