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标记验证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8
同位素标记验证检测是通过引入特定同位素示踪剂对物质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该检测主要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环境污染物追踪及生物合成路径解析等领域,核心环节包括标记物选择、示踪实验设计及质谱分析技术应用。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同位素分馏校正和质量平衡原则。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同位素标记验证检测主要包含四大类项目: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标记化合物追踪、环境科学领域污染物迁移转化路径解析、生物体内代谢通路示踪分析以及工业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在药物研发中重点监测13C/15N标记活性成分的体内分布与代谢产物;环境检测侧重2H/18O同位素在水文循环中的分馏效应;生物医学领域则关注32P/35S在核酸蛋白质合成中的整合率。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1000Da)、无机离子络合物、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及环境介质(水体/土壤/大气颗粒物)等四类样本体系。具体涵盖药物活性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范围1pg/mL-10μg/mL)、环境污染物(包括POPs和EDCs等痕量物质)、生物标志物(如13C-葡萄糖代谢中间体)以及催化反应中间体(过渡态配合物)。样本基质兼容生物体液(血清/尿液)、组织匀浆液、环境水样及固体提取物。
检测方法
稳定同位素标记采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GC-HRMS),通过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实现13C/15N标记化合物的精准识别。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使用液体闪烁计数器(LSC)定量3H/14C的β射线能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IRMS)用于测定18O/2H自然丰度变异度(δ值),配备双路进样系统消除记忆效应。
实验流程包含三个关键阶段:前处理阶段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痕量标记物;分离阶段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进行同位素异构体分离;定量阶段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获取特征碎片离子丰度比。数据解析采用质量差异法计算同位素峰簇的相对强度分布。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包括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Agilent 6495C QQQ),配备电喷雾离子源(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质量精度达0.1Da;高分辨轨道阱质谱仪(Thermo Q Exactive HF-X),分辨率240,000@m/z 200;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soprime Precision IRMS),δ值测量精度±0.1‰。
辅助系统包含全自动样品制备工作站(CTC PAL3),集成固相萃取和衍生化模块;超临界流体色谱仪(Waters UPC2)用于手性标记物分离;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Bruker M4 TORNADO)实现元素标记的空间分布成像。所有仪器均通过NIST可追溯标准物质进行周期性质量校准。
数据处理采用Compound Discoverer 3.3软件进行同位素模式识别,Skyline-daily处理MRM定量数据,Isodat 4.0完成同位素比值计算。系统验证依据USP<821>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分析指南和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