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前验证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8
临床前验证检测是药物及医疗器械研发的核心环节,重点评估候选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其核心检测要点涵盖药效学评价、毒理学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制剂稳定性测试等关键指标。通过标准化实验模型与先进分析技术结合的系统性验证流程,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与风险控制数据支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临床前验证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药效学评价模块聚焦候选物的生物活性验证,包括体外细胞水平的作用靶点确认(如受体结合率测定)、体内动物模型的疾病改善效果评估(如肿瘤体积抑制率)及作用机制解析(如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分析);毒理学评价模块系统考察急性毒性(LD50测定)、亚慢性毒性(28天重复给药试验)、遗传毒性(Ames试验/微核试验)、生殖毒性(胚胎-胎仔发育试验)及致癌风险预测;药代动力学模块通过血浆暴露量测定(AUC计算)、组织分布图谱构建、代谢产物鉴定及排泄途径分析揭示化合物体内动态特征;制剂开发模块则涉及原料药稳定性测试(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制剂溶出度曲线绘制及关键质量属性(CQA)确认。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创新化学实体(NCEs)、生物大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基因治疗载体(AAV/LNP)及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前开发验证。具体涵盖新药筛选阶段的先导化合物优化验证(包括构效关系SAR研究)、IND申报前的全面安全性评估(GLP毒理试验)、特殊给药系统的生物利用度验证(如透皮贴剂体外释放试验),以及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测试(ISO 10993系列标准)。针对生物类似药开发需额外执行结构相似性比对(质谱指纹图谱)与功能等效性验证(ADCC/CDC活性测定)。对于联合治疗方案需开展药物相互作用研究(CYP450酶抑制/诱导评估)。检测方法
采用三级验证体系:初级验证执行体外高通量筛选技术(HTS),应用96孔板自动化平台完成候选物初筛(IC50/EC50测定);次级验证建立离体器官灌注模型与3D类器官共培养系统模拟人体微环境;终级验证在符合AAALAC认证的动物设施中开展GLP级体内研究。具体技术手段包括:基于FRET技术的实时分子互作分析(Biacore系统)、采用LC-MS/MS联用技术的定量代谢组学分析、应用IVIS成像系统的生物分布可视化追踪、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的免疫细胞亚群分型。针对基因治疗产品需执行ddPCR绝对定量载体拷贝数检测与脱靶效应全基因组筛查(NGS技术)。医疗器械验证需执行表面特性表征(SEM/XPS分析)与机械耐久性测试(疲劳试验机)。检测仪器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