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汤圆质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速冻汤圆质量检测需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开展系统性检验。核心检测项目涵盖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水分、脂肪、过氧化值)、微生物限量及食品添加剂合规性。重点关注产品冻裂率、馅料分布均匀度等工艺缺陷风险点,通过实验室分析与仪器检测结合的方式确保食品安全性与品质稳定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感官指标
外观完整性评估包括表皮无开裂变形、无可见杂质附着;色泽应呈现糯米粉自然白色或符合工艺要求的着色均匀度;气味需具有原料固有香味且无异味;煮后状态需满足表皮透亮不混汤、馅料不外溢等要求。
理化指标
水分含量测定控制范围≤45%,脂肪含量需与标称值偏差≤20%,酸价(以脂肪计)≤3mg/g,过氧化值≤0.25g/100g。馅料占比不得低于产品明示值的90%,糖分含量需符合GB 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0000CFU/g,大肠菌群≤100CFU/g,霉菌计数≤150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速冻工艺需确保产品中心温度在30分钟内通过-1℃~-5℃最大冰晶生成带。
食品添加剂
严格检测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防腐剂(山梨酸及其钾盐)、合成色素(柠檬黄、胭脂红)等添加量是否符合GB 2760规定。糯米粉中不得检出铝残留(干样品以Al计≤25mg/kg)。
检测范围
原料检验
覆盖糯米粉的灰分(≤0.8%)、细度(过100目筛≥98%)、糊化特性等基础参数;馅料原料需检测芝麻/花生等农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5μg/kg),豆沙馅料的二氧化硫残留(≤50mg/kg)。
半成品检验
面皮厚度均匀性(差异≤0.5mm),馅料包覆完整度(无外露),预冷工序温度曲线监控(从成型到速冻间隔≤30分钟)。测定速冻前产品的初始菌落总数作为过程控制基准值。
成品检验
包括单体质量偏差(±2g)、冻品表面冰霜附着量(≤3%)、包装密封性(负压测试≥30kPa)。运输模拟测试需验证产品在-18℃条件下经振动试验后的破损率(≤5%)。
检测方法
感官评定法
依据GB/T 23779-2009采用标准化照明条件(D65光源),由5名以上经培训的评审员进行盲样评分。煮制条件统一为沸水下锅三次点水法,记录破皮率与汤汁浑浊度。
理化分析法
水分测定按GB 5009.3直接干燥法;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GB 5009.6);过氧化值按GB 5009.227电位滴定法测定;酸价执行GB 5009.229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
微生物检验法
菌落总数按GB 4789.2倾注平板法培养;大肠菌群采用GB 4789.3 MPN计数法;致病菌检测依据GB 4789.4/10进行选择性增菌与分离鉴定。
仪器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合成色素(GB 5009.3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塑化剂迁移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铅、镉等重金属元素。
检测仪器
基础实验设备
电子天平(精度0.001g)、恒温干燥箱(控温精度±1℃)、马弗炉(温度范围0-1000℃)、生物安全柜(百级洁净度)、超低温冰箱(-40℃±2℃)。
专用分析仪器
质构仪测定产品弹性模量(探头型号P/36R),快速水分测定仪(卤素灯加热方式),自动电位滴定仪(分辨率0.01mL),菌落计数仪(双波长LED光源)。
精密检测设备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分析脂肪酸组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金属元素含量,PCR仪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核酸快速筛查。
辅助装置系统
低温粉碎机(工作温度-25℃),真空包装密封性测试仪(测试范围0-100kPa),冷热冲击试验箱(转换时间≤5秒),X射线异物检测机(分辨率≥0.8mm)。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