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5
冷冻食品检测通过微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分析确保产品安全与品质。核心检测包括致病菌控制、化学污染物筛查及冷冻特性验证。检测过程遵循国际标准,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多维度质量控制。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标准限值≤500,000 CFU/g)、大肠菌群(MPN法检测限3.0 MPN/g)、致病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阴性25g)。
理化特性:水分活度(Aw值≤0.85)、过氧化值(水产类≤0.25g/100g)、酸价(面点类≤3mg KOH/g)。
添加剂检测:苯甲酸(限值0.5g/kg)、山梨酸(限值1.0g/kg)、亚硝酸盐(肉类≤30mg/kg)。
农药残留筛查:有机磷类(如敌敌畏检出限0.01mg/kg)、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限值0.5mg/kg)。
兽药残留检测:氯霉素(不得检出)、硝基呋喃代谢物(AOZ/SEM限值1.0μg/kg)。
重金属含量:铅(≤0.2mg/kg)、砷(≤0.1mg/kg)、镉(水产类≤0.1mg/kg)、汞(≤0.05mg/kg)。
过敏原筛查:麸质(检出限5mg/kg)、花生蛋白(ELISA法检出限2ppm)。
解冻失水率:肉类≤8%(GB 18394方法)、水产类≤10%。
冷冻稳定性:冰晶直径测定(显微观测≤100μm)、反复冻融循环(≥3次质构保持率)。
冰点测定:果蔬类-1.5℃~-3.5℃(温差±0.5℃验证)。
辐照残留检测:2-十二烷基环丁酮(GC-MS检出限0.1μg/kg)。
营养组分:蛋白质(凯氏定氮法±0.2%)、脂肪(索氏提取±0.5%)、维生素C(HPLC法RSD≤5%)。
标签符合性:净含量偏差(≤4.5%)、储存条件验证(-18℃±2℃)。
检测范围
冷冻果蔬类:速冻青豆/玉米粒(微生物控制、农残筛查、颜色保持度验证)。
冷冻水产制品:鳕鱼块/虾仁(组胺检测、磷酸盐残留、冰衣覆盖率测定)。
冷冻肉类:调理牛排/肉丸(莱克多巴胺筛查、水分保持力、复热损失率)。
速冻面点类:包子/饺子(铝残留检测、面皮冻裂率、菌落总数控制)。
冷冻乳制品:冰淇淋/奶酪(黄曲霉毒素M1、三聚氰胺、膨胀率测定)。
预制冷冻菜肴:咖喱鸡饭/意面(中心温度验证、油脂酸败值、质构剖面分析)。
冷冻饮品原料:果浆/浓缩汁(棒曲霉素检测、可溶性固形物±0.5°Brix)。
冷冻烘焙食品:面团/蛋糕(过氧化苯甲酰筛查、持气性保留率)。
冷冻方便食品:炒饭/披萨(丙烯酰胺监控、复热中心温度≥75℃)。
冻干食品:水果粒/汤料(复水性测定≤60s、水分含量≤5%)。
冷冻调味料:香辛料酱/高汤块(苏丹红筛查、总砷控制≤0.5mg/kg)。
冷冻宠物食品:主粮/零食(肠杆菌科计数、沙门氏菌25g阴性)。
检测标准
ISO 7218:2007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通用规则
AOAC 967.22 维生素C测定方法
GB 4789.2-202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5009.12-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33-2023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测定
SN/T 2917-2011 辐照食品鉴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31604.8-2024 食品接触材料 总迁移量试验
ISO 21807:2004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 水分活度测定
GB 5009.227-2023 食品中过氧化值测定
GB 5009.268-2023 多元素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FDA/BAM Chapter 4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EU 1881/2006 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配备EI源与FID检测器,实现农残和风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检出限0.01ppm)。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ATP生物发光法(RLU值≤1000),实时监控生产环境卫生等级。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石墨炉法测定铅镉(精度0.1μg/kg),火焰法检测锌铜等元素。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C18色谱柱分离,UV/VIS检测器定量分析防腐剂(RSD<1.5%)。
水分活度仪:镜面冷凝传感器(Aw测量范围0.050-0.950,精度±0.003)。
质构分析仪:配备穿刺探头(量程1000N),测定解冻后产品硬度、弹性等物性参数。
低温离心机:温控范围-20℃~40℃(±1℃),用于脂肪分离及沉降物提取。
PCR基因扩增仪:TaqMan探针法(循环数40),特异性检测过敏原DNA片段。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