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牛油检测
发布时间:2025-03-26
食用牛油检测需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重点针对理化指标、污染物残留及微生物安全等核心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检测过程涵盖原料筛选、加工工艺验证及成品合规性评估等环节,通过科学分析方法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食用牛油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类别:
理化指标:酸价(≤3.0 mg/g)、过氧化值(≤0.25 g/100g)、水分及挥发物(≤0.20%)、不皂化物(≤1.0%)、熔点(40-48℃)
污染物限量:铅(≤0.1 mg/kg)、总砷(≤0.1 mg/kg)、苯并[a]芘(≤5 μg/kg)、黄曲霉毒素B₁(≤5 μg/kg)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5×10⁴ CFU/g)、大肠菌群(≤10 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掺假鉴定:动物源性成分分析、植物油脂掺杂检测(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全产业链产品:
原料级:生牛脂肪组织、粗炼牛油(工业级/食用级)
加工制品:精炼食用牛油(分装/预包装)、复合牛油制品(火锅底料专用油)
特殊品类:有机认证牛油、进口原装牛油制品
物理形态:液态分装产品、固态成型产品(块状/颗粒状)
检测方法
检测项目 | 标准方法 |
---|---|
酸价测定 | GB 5009.229-2016 第一法冷溶剂指示剂滴定法 |
过氧化值测定 | GB 5009.227-2016 电位滴定法 |
重金属检测 | GB 5009.12-2017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铅) GB 5009.11-2014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砷) |
苯并[a]芘测定 | GB 5009.27-2016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
微生物检验 | GB 4789.2-2016 平板计数法(菌落总数) GB 4789.4-2016 PCR法(沙门氏菌) |
脂肪酸组成分析 | GB 5009.168-2016 气相色谱法(C4-C24脂肪酸甲酯化) |
检测仪器
理化分析系统:全自动酸价测定仪(精度±0.02 mg/g)、电位滴定工作站(分辨率0.01 mL)
光谱分析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出限0.01 mg/kg)、原子荧光光谱仪(相对偏差<5%)
色谱系统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FLD)
微生物检测平台:全自动菌落计数仪(识别精度±5%)、实时荧光PCR仪(扩增效率90-110%)
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15000 rpm)、超纯水制备系统(电阻率18.2 MΩ·cm)
注:所有仪器均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并通过能力验证测试,关键设备执行期间核查制度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