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咖啡质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白咖啡质量检测需通过多维度指标评估产品合规性及品质稳定性。核心检测项目涵盖感官特性、理化指标(水分、灰分、咖啡因)、微生物限量及污染物残留量分析。专业实验室依据ISO4078、GB/T30767等标准实施规范化检测流程,重点把控烘焙度均一性、添加剂合规性及风味物质保留率等关键参数。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白咖啡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感官指标:色泽均一度(L*a*b*色空间值)、香气特征(挥发性物质图谱)、口感顺滑度(油脂分布指数)及余味持久性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5%)、灰分(≤6%)、咖啡因(0.8-2.5%)、酸价(≤3mg/g)、过氧化值(≤0.25g/100g)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10MPN/g)、霉菌酵母(≤50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污染物残留:重金属(铅≤0.5mg/kg、砷≤0.2mg/kg)、农药残留(有机磷类≤0.01mg/kg)、丙烯酰胺(≤400μg/kg)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白咖啡产品形态:
速溶型制品:冻干粉体(粒径分布80-120目)、喷雾干燥粉末(水分活度≤0.3)
即饮型制品:RTD液态产品(pH值5.2-6.0)、UHT灭菌乳基饮品(蛋白质≥1.0%)
烘焙豆制品:中浅焙(Agtron值#55-65)、中深焙(Agtron值#40-50)
特殊配方制品:低糖型(总糖≤5g/100g)、植脂末添加型(反式脂肪酸<0.3%)
检测方法
水分测定:GB 5009.3-2016烘箱法(105℃±2℃恒重法),允许差≤0.3%
咖啡因定量:ISO 20481:2008反相HPLC法(C18柱,流动相甲醇:水=30:70)
酸价检测:GB 5009.229-2016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滴定终点pH8.3)
微生物检验:GB 4789系列标准培养法(VRBA培养基37℃培养24h)
重金属分析:GB 5009.12-201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灰化温度600℃)
风味物质鉴定:GC-MS联用技术(DB-WAX色谱柱,程序升温50-240℃)
检测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ME204E型(精度0.1mg),用于精密称量样品
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UV-2600i(波长范围190-900nm),测定总多酚含量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FOSS Kjeltec8400(消化温度420℃),蛋白质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仪:安捷伦7890B配FID检测器(检出限0.01μg/kg),分析挥发性物质
原子荧光光谱仪:吉天AFS-9330(砷汞专用检测),重金属痕量分析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梅里埃VITEK2 Compact(鉴定准确率>95%),致病菌筛查
质构分析仪:Stable Micro System TA.XT Plus(测试速度1mm/s),颗粒硬度测定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