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束实验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01
分子束实验检测是研究表面科学、薄膜生长和原子分子动力学的重要技术。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束流强度、能量分布和碰撞参数,实现对材料表面反应、吸附动力学及界面特性的定量分析。核心检测要素包括超高真空环境控制、束流准直度校准、粒子能量分辨率及原位表征技术。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束流强度分布:测量分子通量密度,精度±1.5×10¹³ atoms/(cm²·s),采用四极质谱实时监控
能量分辨率校准:分析粒子动能离散度,分辨率ΔE/E≤0.8%,覆盖0.01-20eV范围
束流准直度验证:验证发散角≤0.5°,使用多级准直器与激光干涉定位系统
表面吸附动力学:记录吸附概率变化曲线,时间分辨率10µs,温度范围80-1500K
脱附能谱分析:测定脱附活化能,精度±5kJ/mol,升温速率0.1-50K/s
散射角分布:量化粒子散射各向异性,角度分辨率0.1°,半球形探测器采集
反应截面测量:计算碰撞反应概率,截面精度±0.02Ų,真空度≤5×10⁻¹⁰ mbar
薄膜生长速率:监控沉积层厚度,分辨率0.01ML,石英晶体微天平实时反馈
同位素分馏效应:分析同位素丰度比,质谱质量分辨率M/ΔM>4000
束流纯度分析:检测杂质浓度≤0.01pp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热适应系数测量: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温度梯度控制精度±0.5K
表面重构监测:记录晶格变化过程,低能电子衍射(LEED)图像采样率120fps
检测范围
半导体异质结生长:III-V族化合物外延层界面缺陷分析
催化材料表面反应:金属单晶表面CO氧化动力学研究
高温超导薄膜:YBCO分子束外延层氧空位分布表征
量子点自组装:InAs/GaAs量子点尺寸分布统计
航天材料表面侵蚀:原子氧与卫星涂层相互作用模拟
纳米磁性薄膜:FePt合金L1₀有序化过程原位观测
生物材料界面:蛋白质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吸附构象分析
光伏材料缺陷:钙钛矿薄膜铅空位迁移路径示踪
核燃料包壳材料:锆合金氢渗透阻隔性能评估
二维材料合成:石墨烯边缘手性控制生长监控
热电材料掺杂:Bi₂Te₃中硒扩散系数测量
防腐涂层评估:铝合金表面缓蚀剂分子取向研究
检测标准
ISO 14644-1:2015 洁净室悬浮粒子浓度分级规范
ASTM E112-13 晶粒度测定标准试验方法
GB/T 13301-2019 表面化学分析术语
ISO 18117:2009 表面分析样品前处理要求
ASTM F1392-00(2020) 分子束外延层厚度测量
GB/T 35005-2018 半导体材料杂质含量分析方法
ISO 18516:2006 表面化学分析俄歇电子能谱
ASTM E2108-16 薄膜应力测试标准
GB/T 28894-2012 表面化学分析俄歇电子光谱
ISO 21270:2004 表面化学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
检测仪器
四级杆质谱仪:实时监测束流成分,质量范围1-1000amu,检测限10⁴ molecules/cm³
飞行时间分析器:测定粒子动能,能量分辨率0.05eV,飞行路径长度2.5m
低温样品台:实现10K超低温环境,控温精度±0.1K,支持原位电学测量
差分泵浦系统:维持束源区10⁻⁶ mbar与靶室10⁻¹⁰ mbar梯度,四级涡轮分子泵组
反射高能电子衍射仪:监控表面重构过程,电子能量15keV,角度分辨率0.5°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追踪激发态粒子,光谱范围200-800nm,时间分辨率5ns
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级表面形貌表征,扫描范围10×10µm²,Z轴分辨率0.01nm
残余气体分析仪:监测本底真空成分,灵敏度10⁻¹⁴ mbar,质谱范围1-100amu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