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30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作为儿科常用复方制剂,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儿童用药有效性及健康风险控制。专业检测需涵盖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杂质谱分析、溶出度验证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核心项目。本文依据《中国药典》及ICH指导原则,系统阐述该制剂的关键检测指标、方法学验证要点及仪器选型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标准化检测体系包含以下核心项目:
有效成分定量分析:对乙酰氨基酚(98.0%-102.0%)、马来酸氯苯那敏(90.0%-110.0%)及人工牛黄(标示量±10%)的含量测定
杂质谱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相关物质(4-氨基苯酚≤0.1%)、降解产物(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的杂质总量≤1.0%)
溶出行为评价:30分钟溶出度≥80%(桨法50rpm/0.1mol/L盐酸介质)
微生物控制:需氧菌总数≤10³CFU/g、霉菌酵母菌≤10²CFU/g、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
物理特性测试:粒度分布(D90≤300μm)、水分残留(≤5.0%)、装量差异(±7%)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对象的质量控制:
原料药级检测:对乙酰氨基酚原料晶型鉴别(XRD法)、马来酸氯苯那敏手性纯度(HPLC手性柱分析)
中间体监控:制粒工序的颗粒流动性(休止角≤35°)、混合均匀度(RSD≤5%)
成品全检:三批连续生产批次稳定性考察(加速试验40℃/75%RH六个月)
依据现行法规建立标准化分析方法: HPLC-UV联用技术: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对乙酰氨基酚)与262nm(马来酸氯苯那敏)双波长切换 标准实验室需配置以下关键设备: 所有实验操作均需在CNAS认可实验室环境下执行,方法验证参数包括线性范围(R²≥0.999)、精密度(RSD<2%)、回收率(95%-105%)等关键指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9101指导原则要求。 本文件参照标准:ChP2020二部、USP43-NF38、ICH Q3A(R2)、ISO11737-1:2018等现行有效版本。 特别提示:生产企业应建立持续工艺验证机制,重点关注混合均匀度与制粒工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如需获取完整版标准操作规程(SOP),请联系所在地省级药品检验所索取备案文件。 本文所述方法需结合具体产品处方调整验证参数,实际应用前应完成完整的分析方法转移确认。 更新记录:2023年12月修订溶出度试验参数以匹配NMPA最新指导原则要求。 本实验室通过ISO/IEC17025认证(注册号CNAS L1234),可出具具有国际互认效力的检测报告。 定制化服务:提供方法开发、清洁验证、包材相容性研究等专项技术服务。 定期举办"儿科制剂分析技术培训班",详情请关注官方网站公告。 重要通知:根据NIFDC最新要求,2024年起新增基因毒性杂质EP杂质K控制项。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
检测服务范围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