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医药外包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30
CRO医药外包检测是医药研发产业链中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聚焦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及合规性验证。涵盖原料药纯度分析、制剂稳定性测试、微生物限度测定等关键领域,严格遵循GLP、GMP及ICH技术规范。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与精密仪器联用体系,确保数据可追溯性与国际互认资质。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CRO医药外包检测体系包含药物研发全周期的质量控制节点。化学实体表征涉及元素分析(CHNS/O)、X射线衍射(XRD)晶体结构确证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多晶型转变温度。原料药检测重点执行USP/EP规定的有关物质分析(HPLC-UV/DAD)、残留溶剂测定(GC-FID/MS)及重金属总量(ICP-MS)与特定元素(AAS)筛查。
制剂质量评价包含溶出度曲线测定(桨法/篮法)、含量均匀度验证(近红外光谱)及包材相容性研究(GC-MS顶空分析)。生物制品专项检测覆盖宿主细胞蛋白残留(ELISA)、DNA残留量(qPCR)及病毒灭活验证(TCID50法)。稳定性研究执行强制降解试验(光照/高温/高湿)、长期稳定性监测及运输模拟验证。
检测范围
CRO检测服务覆盖化学合成药、生物制剂、中药提取物及医疗器械四大领域。化学药涵盖小分子创新药(NCE)、仿制药(ANDA)及中间体;生物制品包括单克隆抗体(mAb)、重组蛋白(rProtein)及疫苗产品;中药类涉及浸膏粉体指纹图谱建立与农残/重金属控制;医疗器械延伸至植入物生物相容性(ISO 10993)及灭菌验证(EO残留/辐照剂量)。
服务阶段贯穿临床前研究(IND申报)、临床试验用药生产(IMP)到商业化批次放行(BLA/NDA)。特殊剂型覆盖缓释微球(粒径分布/SEM)、脂质体(包封率/渗漏率)及透皮贴剂(体外释放/粘附力)。全球化布局支持FDA 21 CFR Part 11电子数据合规性审计及EDMF/ASMF文件编制。
检测方法
色谱分析体系采用HPLC-ELSD/CAD联用技术解决无紫外吸收物质定量难题;二维液相色谱(2D-LC)实现复杂基质中微量杂质的分离鉴定;离子色谱(IC)专用于反离子含量测定与降解产物监控。质谱平台整合Q-TOF高分辨质谱结构解析与三重四极杆MRM定量模式。
光谱技术包含拉曼光谱原位结晶形态分析与近红外(NIR)在线过程监控。物性表征采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湿法/干法)、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DVS)及流变仪(粘度/触变性)。微生物实验室配置全自动菌种鉴定系统(MALDI-TOF MS)与无菌隔离器操作舱。
检测仪器
核心分析设备包含Agilent 1290 Infinity II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联用Agilent 6545 Q-TOF质谱仪;Thermo Scientific Vanquish UHPLC系统搭配TSQ Quantis三重四极杆质谱;Waters ACQUITY UPC²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适用于手性化合物分离。
材料表征实验室配置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与TA Instruments Q2000差示扫描量热仪;安捷伦7900 ICP-MS完成痕量元素分析;梅特勒TGA/DSC同步热分析系统用于热稳定性研究。生物安全实验室配备BD FACSAria III流式细胞仪与BioTek Cytation5多功能微孔板读板机。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