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8
虾米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残留、食品添加剂及感官指标进行系统化分析。依据GB2733《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和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标准规范,通过实验室精密仪器与标准化操作流程实现数据溯源。重点监测沙门氏菌、铅镉含量及二氧化硫等关键指标。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虾米质量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残留量、食品添加剂限量、感官特性评估及营养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涵盖菌落总数(CFU/g)、大肠菌群(MPN/100g)、沙门氏菌(25g样品)及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四项必检参数。重金属项目重点监控铅(Pb≤0.5mg/kg)、镉(Cd≤0.1mg/kg)、无机砷(As≤0.1mg/kg)及甲基汞(Hg≤0.05mg/kg)的残留水平。
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测包含二氧化硫残留量(≤0.1g/kg)、苯甲酸及其钠盐(不得检出)、山梨酸及其钾盐(≤0.075g/kg)以及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禁用)。感官指标要求虾米呈现自然淡黄色或浅红色泽,具有海产品特有腥香而无异味,组织干燥度需达到水分含量≤18%。营养成分分析涉及粗蛋白(≥45%)、灰分(≤4%)、盐分(≤8%)及酸价(≤3mg KOH/g)四项基础指标。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各类加工形态的虾米制品:生干虾米(水分≤20%)、熟干虾米(水分≤18%)、即食调味虾米(水分≤25%)三大品类。按包装形式覆盖散装原料虾米(抽样基数≥50kg)、预包装产品(批次量≥200件)以及餐饮业即用型虾米原料。
特殊应用场景包含出口级虾米(需符合欧盟(EC) No 1881/2006标准)、婴幼儿辅食原料虾米粉(铅含量≤0.2mg/kg)及有机认证虾米(二氧化硫不得检出)。地域性特色产品如渤海湾鹰爪虾米、南海赤米虾等需额外进行种属DNA鉴定。
检测方法
微生物检测采用GB 4789系列标准方法:菌落总数测定执行GB 4789.2-2016平板计数法;沙门氏菌检验依据GB 4789.4-2016进行选择性增菌与BS琼脂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 4789.10-2016 Baird-Parker平板法定量分析。
重金属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铅镉测定参照GB 5009.12-2017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总砷检测按GB 5009.11-2014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执行;甲基汞测定依照GB 5009.17-2021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食品添加剂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按GB 5009.34-2022蒸馏滴定法测定;合成色素检测执行GB 5009.35-2016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
检测仪器
微生物实验室配备二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恒温培养箱(精度±0.5℃)、全自动菌落计数仪(识别精度0.5mm²)及实时荧光PCR仪(检出限10³CFU/g)。重金属分析室配置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0.01μg/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辨率0.7amu)及微波消解系统(控温精度±1℃)。
理化分析区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UV检测器波长范围190-900n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质量数范围10-1050amu)及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消化温度420℃)。辅助设备包含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重复性±0.02mg)、真空干燥箱(控温精度±0.3℃)及pH计(分辨率0.01单位)。所有仪器均通过CMA计量认证并实施三级校准体系。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