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米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8
鸡头米(芡实)作为药食两用原料,其质量安全需通过专业检测保障。本文重点解析鸡头米的核心检测指标,涵盖营养成分分析、重金属残留筛查、微生物污染控制及感官品质评价等关键环节。所有检测均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中药材规范执行,确保数据准确性和结果可靠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鸡头米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六大核心模块:
1. 营养成分分析:测定粗蛋白(≥8%)、总淀粉(≥65%)、粗脂肪(≤0.5%)及灰分(≤1.2%)含量
2. 重金属残留:重点监控铅(≤0.2mg/kg)、镉(≤0.1mg/kg)、汞(≤0.02mg/kg)及砷(≤0.5mg/kg)
3. 农药残留筛查:涵盖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56种常见农残指标
4.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⁴CFU/g)、大肠菌群(≤100MPN/100g)、霉菌与酵母菌(≤500CFU/g)
5. 水分含量测定:干制品要求≤13%,鲜品需控制≤65%
6. 感官品质评价:包括色泽(乳白至淡黄)、形态完整度(破损率≤5%)、异味筛查等项目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
1. 原料验收:对产地直供的带壳鲜品进行农残初筛与水分快速测定
2. 加工过程监控:在脱壳、干燥、分级等工序设置重金属与微生物风险点
3. 成品出厂检验:执行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与《中国药典》2020版双重标准
4. 市场抽检:重点核查非法添加剂(如二氧化硫漂白剂)及生物毒素污染
5. 进口检验:依据欧盟(EU) No 2015/1005标准进行跨境质量验证
特殊样品处理包含带壳整粒样品、脱壳仁粒及深加工粉剂三种形态的差异化前处理流程
检测方法
各项目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
1. 蛋白质测定:GB 5009.5-2016凯氏定氮法(消化温度420℃±5℃)
2. 重金属检测:GB 5009.12-201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灰化温度600℃)
3. 农残分析:GB 23200.113-201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QuEChERS前处理)
4. 微生物检验:GB 4789.2-2016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36℃±1℃)
5. 水分测定:GB 5009.3-2016直接干燥法(105℃恒重法)
6. 淀粉含量:GB 5009.9-2016酶水解法(葡萄糖氧化酶终点判定)
特殊项目采用AOAC 984.27膳食纤维测定法与ISO 21571:2005 DNA条形码鉴定技术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专业分析设备:
1. 元素分析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用于痕量重金属测定
2. 色谱平台:配备FID/NPD双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完成农残筛查
3. 分子生物学设备:实时荧光PCR仪进行物种溯源鉴定
4. 光学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1100nm)测定总黄酮含量
5. 物理特性分析:激光粒度仪监控粉剂粒径分布(D50≤50μm)
辅助设备包含微波消解仪(最高温度300℃)、超低温粉碎机(-196℃液氮环境)及生物安全柜(洁净度ISO 5级)等专用装置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