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糕质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7
本文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糕点类制品行业规范,系统阐述桂花糕质量检测的技术流程与执行标准。重点涵盖微生物指标、理化参数、食品添加剂及感官特性四大核心检测模块,针对原料筛选、加工工艺、成品贮存等关键环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为生产企业与监管机构提供专业技术参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桂花糕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微生物安全指标、理化特性参数、食品添加剂合规性及感官品质评价。微生物安全涵盖菌落总数(GB 4789.2)、大肠菌群(GB 4789.3)、霉菌酵母菌(GB 4789.15)及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筛查;理化指标重点监测水分活度(GB 5009.238)、酸价(GB 5009.229)、过氧化值(GB 5009.227)及重金属(铅/镉/砷)残留;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测包括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及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的限量分析;感官评定依据GB/T 23779建立色泽、组织形态、气味滋味的三维评价模型。
检测范围
质量管控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原料端实施糯米粉灰分(GB/T 22427.5)、桂花农残(GB 23200.113)、白砂糖二氧化硫(GB 5009.34)等基础筛查;生产过程监控蒸制温度均匀性、冷却区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包装密封完整性;成品检验包含批次抽样方案(GB/T 2828.1)、货架期加速试验(GB/T 31268)及运输模拟测试;特殊情形需开展过敏原(麸质/坚果)交叉污染评估及转基因成分(NOS终止子/CaMV35S启动子)鉴定。
检测方法
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结合PCR快速筛查技术;水分活度运用冷镜露点法(ISO 21807);重金属残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GB 5009.268);防腐剂分析依托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系统(HPLC-DAD, GB 5009.28);甜味剂定量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 GB 5009.263);感官评价组建专业评审组执行双盲三角测试法(ISO 4120),配置标准化品评室(温度22±1℃/湿度60±5%)。
检测仪器
实验设备配置满足CNAS-CL01要求:微生物实验室配备二级生物安全柜(CLASSⅡA2型)、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分辨率0.1mm)、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扩增效率≥90%);理化分析室配置水分活度仪(精度±0.003aw)、微波消解系统(温控精度±1℃)、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0.01mg/kg);色谱分析室部署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质量精度<3ppm)、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HS-GC/MS);辅助设备包含万级洁净采样车、恒温恒湿培养箱(波动度±0.5℃)、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18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