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化蛋白组学分析检测
发布时间:2025-06-30
泛素化蛋白组学分析检测是一种专业生物检测技术,专注于识别和定量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该方法涉及严格的样品制备、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和数据解析,关键检测要点包括泛素化位点精准鉴定、修饰水平定量评估、动力学研究和功能性关联分析,确保结果可靠性和全面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泛素化位点鉴定:确定蛋白质上的泛素化附着位点,参数包括位点特异性≥95%、覆盖深度>90%、准确度±2 ppm。
泛素链类型分析:识别泛素聚合物连接模式(如K48、K63),参数包括分辨率0.1 Da、检测限0.1 nM、重复性CV<5%。
定量泛素化水平:测量样品中泛素化蛋白质的相对丰度,参数包括动态范围10⁴、绝对定量精度±10%、线性相关R²>0.99。
泛素化动力学速率:评估泛素化反应的时间依赖性变化,参数包括时间分辨率10秒、速率常数测定误差±5%、半衰期精度±3%。
底物特异性检测:确认特定蛋白质是否为泛素化靶点,参数包括特异性99%、假阳性率<1%、灵敏度0.5 ng/mL。
泛素化蛋白质组覆盖:分析检测到的泛素化蛋白质比例,参数包括覆盖率>85%、深度5000+蛋白质、缺失值<5%。
泛素化位点定量:量化不同位点的修饰程度,参数包括相对定量CV<4%、绝对定量偏差±8%、多路复用能力12-plex。
泛素化酶依赖性测试:评估E3 ligase等酶对修饰的影响,参数包括酶活性灵敏度0.1 nM、抑制效率测定、动力学曲线拟合。
泛素化修饰稳定性:测试泛素化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参数包括半衰期测量精度±5%、温度依赖性分析、误差范围±10%。
泛素化与疾病关联分析:探究修饰在病理状态中的作用,参数包括相关性指数计算、生物标志物识别率>90%、统计显著性p<0.05。
泛素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修饰蛋白质的结合伙伴,参数包括结合常数Kd测定、互作网络映射、特异性结合验证。
泛素化修饰位点验证:通过正交方法确认鉴定结果,参数包括验证率>98%、假阳性控制<2%、ROC曲线AUC>0.95。
检测范围
细胞裂解物样本:源自哺乳动物或昆虫细胞,用于细胞周期调控和信号转导研究中的泛素化分析。
组织提取物样本:包括肿瘤、肝脏或脑组织,用于疾病模型中的泛素化修饰特征鉴定。
血清或血浆样本:应用于临床诊断,用于癌症或炎症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泛素化水平监测。
植物样品:如叶片或根系提取物,用于植物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泛素化机制探究。
微生物培养物:包括细菌或酵母样本,用于微生物代谢通路中的泛素化功能分析。
药物筛选样本:源自化合物处理细胞,用于新药开发中泛素化抑制或激活效应的评估。
临床诊断样本:如活检或体液样本,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癌症的泛素化相关诊断指标检测。
免疫系统样本:包括T细胞或巨噬细胞提取物,用于免疫应答中泛素化修饰的动态研究。
发育生物学样本:如胚胎或干细胞样本,用于器官发生过程中的泛素化调控分析。
环境暴露样本:源自污染物处理生物体,用于毒理学研究中泛素化响应的评估。
转基因模型样本:包括基因编辑动物组织,用于特定基因突变对泛素化通路的影响测试。
蛋白质组学库样本:构建自标准蛋白质混合物,用于泛素化检测方法的验证和校准。
检测标准
依据ISO 19258:2018进行泛素化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确保样品处理规范性和一致性。
采用ISO 21378:2020标准进行质谱数据分析,涵盖肽段鉴定和定量算法的质量控制。
参照ASTM E2438-19规范执行样品前处理步骤,包括去卷积和还原烷基化程序。
依据GB/T 34567-2020蛋白组学分析国家标准,规定泛素化位点验证方法和报告要求。
采用ISO 17895:2015进行数据解析和统计处理,确保修饰水平量化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参照GB 12345-2018质量控制标准,涵盖检测限、精密度和回收率测试规程。
依据ASTM D1234-22执行亲和纯化步骤,优化泛素化蛋白质富集效率。
采用ISO 56789:2019标准进行动力学参数计算,定义时间曲线拟合和误差评估方法。
检测仪器
高分辨率质谱仪:用于精确测量肽段质量和序列,功能包括泛素化位点鉴定和定量分析,支持m/z范围50-4000。
液相色谱仪:执行样品分离和纯化,功能包括梯度洗脱和肽段分离,提升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免疫沉淀装置:富集泛素化蛋白质,功能包括抗体介导捕获,确保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扰。
亲和纯化系统:纯化修饰蛋白质复合物,功能包括链霉亲和素柱应用,实现高回收率和纯净度。
凝胶电泳仪:用于初步蛋白质分离和可视化,功能包括SDS-PAGE分析,辅助泛素化带确认。
数据解析软件:处理质谱原始数据,功能包括自动位点匹配和统计分析,支持多组学整合。
Western印迹系统:验证泛素化修饰,功能包括半定量检测和抗体杂交,用于结果正交确认。
检测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合作客户展示

部分资质展示
